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送神用《宁安》。

标题包含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送神用《宁安》。
乃粒烝民,功昭万古。 国有常祀,荐献式叙。 肃肃雍雍,旧章咸举。 神保聿归,介我稷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可能存在误解。"郊庙朝会歌辞"并非指某个人,而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赞美皇帝在郊庙(即皇家祭祀场所)举行的朝会仪式。这种诗歌形式通常由朝廷官员创作,用于歌颂皇帝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时间为1131-1162年。 2. 祀太社太稷: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分别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 3. 送神:指在祭祀结束时,将神明送走的过程。 4. 《宁安》:古代乐曲名,用于祭祀场合。 5. 乃粒烝民:形容人民通过农耕种植谷物。“乃”是代词,“粒”指谷物,“烝民”指普通百姓。 6. 功昭万古:形容农事的功德永远流传。 7. 国有常祀:国家有固定的祭祀制度。 8. 荐献式叙:按照规定的仪式献上祭品。“荐”是献上,“献”是祭品,“式叙”是规定好的仪式。 9. 肃肃雍雍:形容祭祀时庄重的气氛。“肃肃”是严肃的样子,“雍雍”是和谐的样子。 10. 旧章咸举:按照旧有的规定进行祭祀。“章”是规定,“咸举”是都遵守。 11. 神保聿归:神明保佑粮食丰收。“神保”是神明的保佑,“聿归”是迅速回归,这里指庄稼丰收。 12. 介我稷黍:愿五谷丰登。“介”是给予,“稷”和“黍”分别是稻和小麦,这里泛指农作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国家对于太社、太稷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对于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尊重和感激。“乃粒烝民,功昭万古”,诗人首先强调了粮食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以及耕种者的丰功伟绩,这种贡献从古到今都熠熠生辉。 接下来,诗人提到国家举行定期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于神明的敬意和供奉。这些仪式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体现了礼仪之邦的庄严与肃穆。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们展现出了团结和谐的氛围,共同遵守古老的规矩。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神明保佑的愿望。他期望神明能够庇佑国家的五谷丰登,确保民众的口粮无虞。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国家繁荣的期许,同时也传达出祭祀礼仪的神圣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送神用《宁安》。》,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1年至1162年间,正值南宋初期,国家正处于战后恢复时期,对外与金国进行和谈,对内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这一时期,陆游因反对和谈而被贬谪至浙江越州(今绍兴)担任参议官,负责祭祀天地、祖先等事宜。 在创作这首诗时,陆游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本来希望为国家效力,然而由于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屡遭排挤和打击。在这个时期,陆游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他希望通过这种仪式,祈求天地神灵的庇佑,为国家带来安宁与繁荣。 在这首诗中,陆游以“宁安”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宁的美好愿景。诗中的“送神”一词,寓意着送别天上的神明,希望他们在天上保佑国家平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