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陀逊禅师
转方作圆,辉今耀昔。
龙袖三关,金锤一击。
五十余年,脇不至席。
逆鳞句,阿谁识,生死观来如戏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直线变成弧线,照亮今日也照耀往昔。
龙的袖子穿过三道关卡,金色的锤子一击而出。
五十年间,从未离开过座位半步。
触犯龙鳞的诗句,有谁能理解,生死观就像戏剧一样。
去完善
释义
转方作圆:指改变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此处是赞美佛陀逊禅师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问题。
辉今耀昔:意指影响深远,不仅对当代产生光辉,而且照耀后世。这里用来赞美佛陀逊禅师的成就及其影响力。
龙袖三关:喻指佛陀逊禅师解决了禅宗中三个重要的问题,从而为禅宗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金锤一击:指佛陀逊禅师提出的重要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脇不至席:形容佛陀逊禅师修行严谨,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专注。
逆鳞句:指佛陀逊禅师提出的一些深刻且具挑战性的见解或观点,这些观点可能引起争议或质疑。
阿谁识:意指能够理解并接受佛陀逊禅师深刻见解的人并不多。
生死观来如戏剧:这句诗描绘了佛陀逊禅师对生死的看法,认为生死如同戏剧一样,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不必过于执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佛陀逊禅师的诗歌。诗人以"转方作圆,辉今耀昔"开篇,描述了佛陀逊禅师对于佛法的独特领悟和运用,他的教法既有古时的光辉又有现代的智慧。接下来,"龙袖三关,金锤一击"则表达了佛陀逊禅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深刻的智慧和雄辩的口才引导弟子们领悟佛法的真谛。
然后,"五十余年,脇不至席"描绘了佛陀逊禅师勤奋修行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生活态度,用心传法。"逆鳞句,阿谁识"是对禅宗公案"拈花微笑"的隐喻,意味着佛祖传承心印的秘密只有真正的悟者才能理解。最后一句"生死观来如戏剧"则展示了佛陀逊禅师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他把生死当作一场戏,既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态度,也反映了禅宗看待生死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陀逊禅师》是南宋诗人释怀深所作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释怀深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朝廷官员,后出家为僧。他在担任官员期间,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疾苦,这使他深感忧虑。在出家为僧后,他希望通过佛教的智慧来拯救众生,摆脱苦难。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佛陀逊禅师的敬仰之情。
此外,这段时期正值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怀深以诗歌为武器,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爱众生。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