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即事
搘颐默默靠柴扉,顿放诗题塞翠微。
三径寒松含宿雨,一川衰草卧斜晖。
孤烟白处丫峰露,乱叶红边个鸟归。
触目园林已如洗,菊花犹著鬰金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撑着下巴静静地靠着柴门,突然放下诗句走进了翠绿的林间。三径中的松树在寒冷的风中挂着昨夜的雨珠,满地的枯草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荒凉。远处的一抹炊烟在丫峰上空升起,一片片的落叶伴着归鸟纷纷扬扬。放眼望去,这园林已经清洗一新,而那菊花仍然穿着金色的外衣。
去完善
释义
《初冬即事》注释:
1. 搘颐默默靠柴扉:"搘颐"表示托住下巴,"默默"表示无言的状态,"柴扉"是乡村小院前的木门。整句意为默默地托着下巴依靠在乡村小院的木门前。
2. 顿放诗题塞翠微:"顿放"表示立刻放下,"诗题"是诗歌的题目,"翠微"本指青翠的山色,这里借指诗人所在的景色。整句意为立刻以眼前的景色为题材开始创作诗歌。
3. 三径寒松含宿雨:"三径"原指通往竹林的曲折小路,这里指诗人所在的院落或路径,"寒松"指冬季不凋的松树,"宿雨"是指昨夜的雨水。整句意为三径旁冬天的松树吸收着昨日的雨水。
4. 一川衰草卧斜晖:"一川"指的是一片平地或原野,"衰草"指枯黄的野草,"卧斜晖"指夕阳的光线倾斜地照在衰草上。整句意为夕阳斜照下的一片枯黄的原野。
5. 孤烟白处丫峰露:"孤烟"指孤独的一缕炊烟,"白处"指炊烟升起的地方,"丫峰"指分岔的山峰。整句意为在炊烟升起的地方,分岔的山峰若隐若现。
6. 乱叶红边个鸟归:"乱叶"指杂乱的树叶,"红边"指红叶的边缘,"个鸟"指一只鸟。整句意为一只鸟儿飞回红叶边缘的树林中。
7. 触目园林已如洗:"触目"表示眼睛所及之处,"园林"指花园,"如洗"表示如同水洗过一般,即清洁明亮。整句意为放眼望去,整个花园都显得非常干净。
8. 菊花犹著郁金衣:"菊花"是一种植物,"郁金衣"指黄色的花瓣。整句意为菊花仍然穿着金黄色的花瓣。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寒风、冷雨、衰草、残阳等元素,展现了初冬萧瑟的景色。同时,通过对“菊花”这一景象的描述,诗人以草木之生命力来表现自己的坚韧与豁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冬即事》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白玉蟾于1189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在创作这首诗时,白玉蟾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对官场的不满而选择辞去职务,投身文学创作。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豪放转为后期的人文关怀,更加关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这首诗的时间节点正值南宋中期,此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但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等问题,农民生活仍然艰苦。此外,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也日益尖锐,这些都为白玉蟾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种背景下,白玉蟾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描绘初冬的自然景色,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岁月匆匆、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