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曾帅养生诀

标题包含
谢曾帅养生诀
人生不盈仞,中有天地机。 哀哉蠢蠢群,沉湎无所知。 六根乱尘境,一念落邪思。 遂令至真宅,栋宇日颓隳。 先生早悟此,寂照通幽微。 真火下腾熖,灵泉上生肥。 巧妙神明出,功深造化驰。 每怜好道人,罗缕为指迷。 鄙夫寻访久,肤浅得其皮。 向来发关键,一扫杂学卑。 五行识颠倒,八卦知推移。 兔从月窟隐,鱼向天池飞。 跃跃心自喜,扶老得吾师。 何以报恩德,昼夜勤行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郭印,字信可,号乐善居士,南宋名臣。他生于公元1094年,卒于公元1162年,享年69岁。 郭印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见长。他在科举考试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生命短暂无常,其中蕴含天地奥妙。 可惜众生愚钝,沉迷无知无觉。 纷繁世事困扰,心念稍不慎即入邪。 于是纯真之道,日渐颓败不振。 有贤者早明此事,静心洞察幽微。 真火在体内燃烧,灵气涌上心头。 技艺神奇显现,成就超脱尘世。 总是怜悯求道之人,耐心指引迷津。 我这愚钝之人探访已久,仅窥见皮毛而已。 如今得到真谛钥匙,驱散杂学浅薄。 明了五行相生相克,知晓八卦变化规律。 月宫兔子隐身,天池鱼儿腾飞。 内心激动喜悦,如获良师指点。 如何报答恩情,唯有日夜勤勉修炼。
去完善
释义
1. "人生不盈仞" 注释:"盈仞"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 "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石者,小石也,仞之者曰渊。", "仞" 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八尺,"盈仞" 在这里指的是人的生命的长度。 2. "哀哉蠢蠢群" 注释:"蠢蠢" 本意是指虫子蠢动,这里用来形容世俗之人无知的样子。 3. "六根乱尘境" 注释:"六根" 是指佛教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尘境" 指的是世间的纷扰。 4. "遂令至真宅" 注释:"至真宅" 指的是道教所说的天堂或者极乐世界。 5. "先生早悟此" 注释:这里的 "先生" 指的是曾国藩,他的养生秘诀被诗人所认可。 6. "真火下腾燄" 注释:"真火" 在道教中是指修炼的内火,"下腾燄" 意思是火焰从下方升起。 7. "罗缕为指迷" 注释:"罗缕" 即详细地解说,"指迷" 是指给别人指出正确的道路。 8. "五行识颠倒" 注释:"五行" 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识颠倒" 是指认识到世界的虚幻本质。 9. "八卦知推移" 注释:"八卦" 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符号,代表宇宙的八种基本力量,"知推移" 是指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 10. "兔从月窟隐" 注释:"月窟" 是指月亮的背面,这里是用月亮的变化比喻养生的道理。 11. "鱼向天池飞" 注释:"天池" 是指天上的池子,这里是用鱼的飞翔比喻人的修炼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郭印为其养生老师曾帅所作的致谢之作。诗人以“人生不盈仞”开篇,描绘出人生的短暂与脆弱,认为其中蕴含了宇宙自然的生命规律。接着,诗人以“哀哉蠢蠢群”表达了对世间众人沉浸于无知状态的同情,指出人们因六根受尘世干扰而使内心失衡。诗人又通过对至真宅的象征描绘,指出人们在精神上的迷失。 然后,诗人歌颂了曾帅在养生之道上的领悟与实践。通过形象的描述,赞美了曾帅心境的宁静、思想的高尚以及其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诗人感叹道:“先生早悟此,寂照通幽微。”赞美了曾帅洞察生命奥秘的智慧。紧接着,诗人用“真火下腾焰,灵泉上生肥”的形象比喻来描述曾帅养生的奇妙效果。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长期追求养生之道的感慨。他自嘲道:“鄙夫寻访久,肤浅得其皮。”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对自己过去学习之路的自嘲,也暗含着对曾帅所传授知识的敬佩。最后,诗人道出了自己的决心,表达了要日夜勤勉地践行养生之道的信念,以此来报答曾帅的恩情。这首诗语言质朴,意象生动,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养生哲学的独特理解和对老师的诚挚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曾帅养生诀》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诗人郭印却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 郭印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任官职,后因战乱、家庭变故等原因,仕途受阻,生活陷入困境。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向朋友请教养生之道,以期在困境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平衡。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郭印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个时代,虽然科技、经济发展迅速,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郭印在这首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