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杨良卿

标题包含
和杨良卿
客愁何处不相寻,节物年年又见侵。 不为黄花思故国,羞堪白发负初心。 临风有句空悲咤,独酌无人诉浅深。 却羡杨卿横槊后,从嘲落帽吐衣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第三子,与其父苏轼、兄长苏迈合称“三苏”。 苏过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亲苏轼的教诲和熏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异乡人的忧虑总是随处可以找到,每年的节气更替又会带来新的感伤。 我并不是因为菊花而思念故乡,而是羞愧于自己头发变白却没有实现初衷。 面对风有感而发却又无能为力,独自喝酒却无法诉说内心的深浅。 反而羡慕杨雄在横槊赋诗之后,用嘲笑落帽的方式宣泄内心的感情。
去完善
释义
1. 客愁:旅居的忧愁;思家的情绪。这里借指诗人的乡愁和对故乡的思念。 2. 何处不相寻:言无论身处何地,乡愁之感总是萦绕心头。 3. 节物:季节性的景物或风俗。 4. 黄花:指菊花。古代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5. 故国:指诗人自己的国家,这里指北宋时期的中国。 6. 白发:形容年老时的头发变白。这里比喻诗人年老的形象。 7. 初心:最初的志向和愿望。 8. 有句:有诗句,有诗意。 9. 空悲咤:白白地悲伤感叹。 10. 独酌:独自饮酒。 11. 浅深:程度的高低。这里表示无法找到人倾诉心事的程度之深。 12. 杨卿:指杨良卿,此处用作对对方的尊称。 13. 横槊:将长矛横在马上,比喻英勇善战。这里暗含赞美杨良卿的英勇事迹。 14. 从嘲落帽吐衣襟: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形容杨良卿潇洒风流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和杨良卿》,是一首描绘乡愁、感叹岁月匆匆之作。诗人以黄花的凋零象征时光的流逝,以白发表达年老的心境,借此表达出自己离乡背井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独酌无人诉浅深”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唯有借助酒精来释放内心的情感。诗歌的最后两句“却羡杨卿横槊后,从嘲落帽吐衣襟”,则是对友情的赞美和怀念,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总的来说,此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友情的珍视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杨良卿》是南宋诗人苏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7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即北宋灭亡、金国建立后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文人墨客亦多有感慨。 苏过,字叔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三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也难免遭受战乱之苦。他的父亲苏轼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被贬谪到黄州等地,最后病逝于常州。苏过受此影响,也经历了宦海浮沉,一度离京在外漂泊。 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苏过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这首《和杨良卿》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所创作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