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樊山

标题包含
过樊山
谁将春信过中江,草木无情取次芳。 装罢美人梅破额,愁成行客柳牵肠。 江滩凿凿添新涨,沙塞茫茫反夕阳。 款段趷梯樊岭道,几多畦町杂苍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谁把春天的信息传过了长江,花草树木并无情感却绽放出芳香。打扮好的美人如同梅花一样美丽动人,忧愁的旅人就像柳树一般引人牵肠挂肚。江边沙滩上涌出的新水增添了几分新的生机,沙漠尽头却又是一抹夕阳的辉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欣赏这大自然的和谐美,阡陌纵横交错,点缀着一片片绿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樊山:本诗题目,“过”是路过、经过的意思,“樊山”是中国的一处地名。 2. 中江:长江的中游地区。 3. 取次芳:指随意开放的花卉。 4. 装罢美人梅破额:形容梅花盛开的美景。装罢,开满枝头;美人梅,即梅花;破额,这里指的是花瓣。 5. 愁成行客柳牵肠:形容柳树像人的愁绪一样连绵不断。 6. 江滩凿凿添新涨:江滩上,水在石间流动的声音增加着水位。 7. 沙塞茫茫反夕阳:夕阳下的沙漠显得迷茫而辽阔。 8. 款段趷梯樊岭道:形容行走在山间的道路。款段,慢慢行走;趷梯,步行时的脚步声;樊岭道,樊山的山路。 9. 几多畦町杂苍黄:意思是田埂交错,各种颜色混杂在一起。畦町,田埂;苍黄,灰黄色,这里泛指各种颜色。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过樊山》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过樊山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通过“谁将春信过中江”这句,表达了春天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随后,诗人通过对“草木无情取次芳”的描绘,展示出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勃发。接下来,诗人通过“装罢美人梅破额,愁成行客柳牵肠”这两句,描绘出了春天里的美丽景色与人的情感。然后,诗人通过“江滩凿凿添新涨,沙塞茫茫反夕阳”两句,刻画出了江水上涨、沙漠辽阔的景象。最后,诗人通过“款段趷梯樊岭道,几多畦町杂苍黄”这一句,展示了山间道路的曲折和沿途农田的交错景象。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樊山》是南宋诗人薛季宣所作。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樊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薛季宣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战乱频繁、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被金国占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薛季宣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 薛季宣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依然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过樊山》这首诗就是薛季宣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他在游览樊山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他将这些感受融入诗歌中,表达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薛季宣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