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朱三质
草屋萧萧白日荒,哀君事事断人肠。鼠衔画笔藏阴瓦,仆卖图书供冥香。少弟即时投远友,聘妻从此适他乡。秋风客散柴门后,空有高堂泪满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房子在白日的阳光下显得荒凉破败,令人不禁哀怜起你的种种遭遇。老鼠在阴暗的瓦片下叼着画笔,家里的仆人在售卖藏书来换取冥钱。年少的小弟已经离去找远方的友人,而你的妻子也已改嫁去到了他乡。秋风卷起落叶离开这小小的柴门之后,只剩下你在高高的堂屋里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何绛:元朝诗人。
2. 朱三质:诗人的朋友,生平不详。
3. 草屋:指朱三质生活贫困。
4. 萧萧:形容荒凉冷落的样子。
5. 白日荒:形容破败不堪的景象。
6. 哀君事事:为朱三质的遭遇感到悲伤。
7. 断人肠:使人悲痛断肠。
8. 鼠衔画笔:形容朱三质的绘画才华。
9. 藏阴瓦:比喻朱三质的画作收藏在阴暗的角落。
10. 仆卖图书:指朱三质的家人变卖书籍维持生计。
11. 供冥香:为朱三质上香祈祷。
12. 少弟:指朱三质的小弟。
13. 投远友:离家去远方寻找朋友帮助。
14. 聘妻:指朱三质的妻子。
15. 适他乡:改嫁到其他地方。
16. 秋风客散:形容朱三质的朋友离去。
17. 柴门:用柴木做的简陋门,这里指代朱三质的贫寒之家。
18. 高堂:指朱三质的母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悲痛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世的无尽哀思。首句“草屋萧萧白日荒”为整个画面定下了哀伤的氛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痛。第二句“哀君事事断人肠”则直接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悲痛之情,让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四句诗分别描绘了友人离去后的景象:老鼠叼着画笔藏在阴暗的屋檐下,表示昔日文人的遗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仆人则将主人的图书出售,以换取冥钱供奉亡灵。这些场景都表现出诗人对于朋友逝去的无奈与悲凉。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朋友的家庭状况:少弟在朋友离去后立即去找远方的朋友,而妻子则在不久后改嫁到他乡。这些细节表达了诗人在失去朋友之后,对于其家人的关切与同情。
最后两句诗以“秋风客散柴门后,空有高堂泪满眶”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世的感慨。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失去朋友之后的悲痛之情,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朱三质》是何绛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一首古诗。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巨变。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乱频繁,何绛身处其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
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许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感叹世道不公。何绛也不例外,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壮志难酬。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疾苦,关注国家兴亡。
在同时间段内,明清之交的历史背景也深深影响了何绛的创作。一方面,明朝的衰落让他痛心疾首,另一方面,清兵入关,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激化,让他感到忧虑和愤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何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综上所述,《哭朱三质》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复杂而深刻,既反映了作者的个人遭遇,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在诗句中,何绛以真挚的感情描绘了生死离别、世事无常的情景,传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