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永兴梅花蜡梅水仙 其二
绛纱中单发幽芳,不肯祗作脂粉粧。
取蜡为花付禅老,护寒却有麝脐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红色的丝衣里藏着低调的香气,不愿意只做点缀妆容的脂粉。制作花朵的蜡用来献给年长的禅师,为了保护寒冷却拥有了如同麝香般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绛纱中单":绛纱,红色的纱衣;中单,内衣。此处比喻梅花花朵的颜色和形态。
2. "发幽芳":发,散发;幽芳,指淡雅的香气。描述梅花散发的香气。
3. "祗作脂粉粧":祗,通“只”;脂粉粧,化妆,这里用脂粉粧来形容普通的花卉。
4. "取蜡为花":取蜡,指取蜡树的花朵;为花,做花。描述蜡梅花的形成。
5. "付禅老":禅老,指禅师或佛教徒。这句描绘了蜡梅花的特性,通常生长在寺庙附近。
6. "护寒却有麝脐香":护寒,保护寒冷;麝脐香,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这句话描述了水仙花在寒冷的冬天能够散发出麝香般浓郁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赵永兴梅花蜡梅水仙 其二》中,韩淲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蜡梅与禅者相互关联,以“绛纱中单”形容蜡梅的低调内敛之美,同时又突出了其“幽芳”的香气,使读者感受到蜡梅的高贵气质和浓郁芬芳。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强调蜡梅并不屑于仅作脂粉妆,暗示了其独立风姿和不凡品质。最后,“取蜡为花付禅老”一句传达出蜡梅与禅者的紧密联系,而“护寒却有麝脐香”则描绘了蜡梅抵御寒冷的同时散发出诱人香气,既表达了对蜡梅品质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禅者的敬意。整首诗借蜡梅的形象传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展现了韩淲独特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韵赵永兴梅花蜡梅水仙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韩淲所创作的。创作的时间大概在公元1160年至1234年之间,即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韩淲本人经历了从年轻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他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充满了诗意的追求。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描绘自然景物,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其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也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作环境。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韩淲通过对梅花、蜡梅和水仙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生活和时代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