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江山遇雪

标题包含
过江山遇雪
江山方进半程前,正值群游剪水仙。 满道盐花堆粲粲,飞空粉屑舞翩翩。 樊墙庐舍皆银饰,沟渎潢污尽玉瑱。 却认青山埋不得,嶆峨气势直凌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淳(1892年-1970年),字子庄,号半丁,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陈淳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年轻时曾就读于苏州草桥中学,后赴上海求学,先后毕业于上海美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前进了一半的旅程时,我们正好遇到了一群嬉戏的水仙花。 道路上铺满了亮闪闪的盐晶,宛如璀璨的繁星;空中飘散的细碎盐花,如同仙子翩翩起舞。 围墙和房屋都披上了一层银色的新装,就连那些沟渠和小溪也仿佛被镶上了玉佩。 然而这美丽的风景却无法掩盖那矗立在远方的青山,它们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仿佛要直冲云霄。
去完善
释义
1. 江山:这里指陈淳所经之地,江山县,即现在的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2. 进:行进。 3. 半程:路程的一半。 4. 群游剪水仙:剪水仙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灯景之一,这里用来比喻下雪的景象。 5. 满道盐花堆粲粲:盐花,白色的雪;粲粲,明亮的样子,形容雪铺满道路,非常明亮。 6. 飞空粉屑舞翩翩:粉屑,指的是雪花飘落;翩翩,轻盈飞舞的样子,描述雪花在空中飘舞的美景。 7. 樊墙庐舍皆银饰:樊墙,篱笆墙;庐舍,简陋的房屋;银饰,用银装饰,这里用来形容房屋被白雪覆盖的美景。 8. 沟渎潢污尽玉瑱:沟渎,小河沟;潢污,池塘的水;玉瑱,玉石制成的塞子,这里用来描绘小河沟和池塘都被冰雪填满的景象。 9. 却认青山埋不得:却认,还认为;青山,绿色的群山;埋不得,无法掩盖,这里表达即使下了大雪,也无法掩盖青山的美丽景色。 10. 嶆峨气势直凌天:嶆峨,险峻的山峰;气势,山势的气概;直凌天,直接通向天空,赞美山峰的高峻与气势磅礴。
去完善
赏析
《过江山遇雪》描绘了陈淳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场大雪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雪景的壮丽和迷人。 首联“江山方进半程前,正值群游剪水仙。”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下的季节气候。这里意味着诗人在旅程中刚刚走过一半的路程,正逢春雪降落,万物披上了一层白色的新装,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派对。其中,“剪水仙”则形象地传达了雪花飘落的轻盈姿态,令人浮想联翩。 颔联“满道盐花堆粲粲,飞空粉屑舞翩翩。”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具体细节。“满道盐花堆粲粲”形容道路上铺满了白色的雪,宛如撒上了一层亮晶晶的盐粒;“飞空粉屑舞翩翩”则是描绘空中飘落的雪花,仿佛是轻盈的粉屑在空中翩翩起舞。 颈联“樊墙庐舍皆银饰,沟渎潢污尽玉瑱。”则写出了雪后景象的富丽堂皇。雪落在庭院的篱笆上、农舍的房屋上,使它们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色;沟渠里的河水也被冰雪覆盖,呈现出一片晶莹剔透的景观。 尾联“却认青山埋不得,嶆峨气势直凌天。”则以豪放的笔调,赞颂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尽管覆盖了皑皑白雪,那高耸的山峦依然无法被掩盖其壮丽的气韵,依旧巍峨矗立在天地之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江山遇雪》是明代诗人陈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大约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陈淳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年轻时就展露出非凡的才华,成为了一位知名的学者和诗人。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生涯中,他曾多次遭受挫折,如科举失利、家庭变故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陈淳生活的时代,明朝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固,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这个时代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对陈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淳创作了这首描绘过江山遇雪景象的诗。他以雪为引子,通过对江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