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眺江水无边无际,寒冷的烟雾弥漫,太阳渐渐落向西方。这无尽的秋色没有人过问,一半属于芦花,另一半属于蓼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极目:尽眼力所及地看。
2. 一望:一眼望去,指远处。
3. 赊:遥远。
4. 漠漠:广大的样子。
5. 日西斜:夕阳西下。
6. 十分:全部。
7. 秋色:秋天的景色。
8. 无人管:没有人管理或欣赏。
9. 属:属于。
10. 芦花:芦苇开出的花。
11. 蓼花:蓼科植物的花,此处借指其他水边植物的花。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江村》中,诗人黄庚通过对秋日的景象描绘,表达出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篇“极目江天一望赊”,用“赊”字形象地表现出江水辽阔无边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远眺的视野开阔。接下来的“寒烟漠漠日西斜”则呈现出一幅秋日夕阳的景象,“漠漠”一词强调了秋天的氛围,而“日西斜”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接着诗人写道:“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这两句的意思是,整个秋天的美景似乎无人关心和管理,一半属于芦花,另一半属于蓼花。这里,诗人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花草——芦花和蓼花,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与顽强,以及时间的流转不息。同时,这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学的深思。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村》是元代诗人黄庚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即公元14世纪下半叶。
在创作这首诗时,黄庚正值中年,经历过元末社会动荡的他,对宁静的田园生活有着深深的向往。在他的笔下,江水、村庄、渔舟、老树等元素构成了一幅静谧的水乡画卷,表现出他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元朝末年,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然而,这一时期也是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在这种背景下,黄庚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