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处士挽诗

标题包含
王处士挽诗
槿篱山下屋,桐帽水边村。 遗子方寸地,传家廿四言。 芳荪生夕秀,衰柳带秋昏。 千古堂堂恨,青云落泪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蒲江,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魏了翁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下的槿篱房屋,水边的桐帽村落。 留下片语只字,传承家风家训。 夕阳下芳草茁壮,秋风中老柳凄凉。 千年悠悠壮志,天边留下泪痕。
去完善
释义
1. 槿篱:木槿的枝条。这里用槿篱修饰山下的房屋,表明房屋周围种植有木槿。 2. 桐帽:桐树顶部的嫩叶。这里用桐帽修饰水边的村子,意指村子附近有多棵桐树。 3. 遗子:遗留之子,这里指王处士的儿子。 4. 方寸地:指王处士留给儿子的土地。 5. 廿四言:指儒家经典中的二十四孝,即古代中国的孝道观念。这里表示王处士家族以孝传家的家训。 6. 芳荪:香草,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7. 夕秀:傍晚时的美景。 8. 衰柳:枯黄的柳树。 9. 带秋昏:带着秋天的昏暗气息。 10. 青云:喻指高官显贵。 11. 泪痕:泪水滴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这里表示对王处士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山下槿篱围绕的房屋,水边桐帽耸立的村落,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然而在这恬静的画面背后,诗人传达出深深的惋惜和哀伤之情。诗人哀悼的这位王处士,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敬仰。但世事无常,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那傍晚时分盛开的芳荪和带有秋意的水边衰柳,都在岁月流转中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最后两句,诗人以“青云落泪痕”表达了对王处士英年早逝的痛惜,也透露出对其成就的肯定。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既展现了田园风光之美,又传达了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处士挽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魏了翁所作的一组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 在这一年间,魏了翁因进士及第而名声大噪,成为了朝廷的瞩目人物。他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事的关注,成为南宋朝廷的重要文臣。然而,尽管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实现。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面对国家的危局时,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诗歌作为他们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工具。魏了翁也不例外,他以悼亡的形式,通过悼念故友王处士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以委婉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者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