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夜月色如昼山林清绝念无以共此赏者闻元长宗正仲长隐居陪端殿枢公过彦文太常因游招福戏简彦文三首 其一
明月行空照胆寒,翠微高处倚栏看。
寥寥物外非尘世,万籁无声清露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光在空中照耀着,令人内心感到寒冷;站在山中的高处,倚靠着栏杆远望。这里的环境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四周的一切都安静下来,只有清澈的露水在草叶上闪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 元长宗正:诗人朋友的名字。
3. 隐居:指元长宗正的住所。
4. 陪端殿枢公:陪伴端殿枢使。枢使,官职名。
5. 过彦文太常:拜访彦文太常。太常,官职名。
6. 翠微:青山的别称。
7. 倚栏:靠在栏杆上。
8. 寥寥:形容人烟稀少。
9. 非尘世:不是人间的世界。
10. 万籁无声:各种声音都听不见。
11. 清露漙:漙,露水多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明月行空照胆寒,翠微高处倚栏看”两句,以明月的光辉和山峦的翠绿作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高处的眺望和感悟。接下来的“寥寥物外非尘世,万籁无声清露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景的超脱尘世的氛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清静与纯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程俱之手,创作于公元1137年左右。
此时正值南宋初期,战乱之后国家百废待兴,文人墨客多寄情山水、抒发忧国忧民之思。程俱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中的“元长宗正仲长”是程俱的友人,他们同是南宋的文人名士,常常一起游山玩水,品茗论道。诗中的“陪端殿枢公过彦文太常因游招福戏简彦文三首”描述了他们一次结伴游山的过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