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五言
积暖浮阳过,轻寒宿沴消。
廉纤飞雨线,清润入花条。
节物病身老,家山归梦摇。
华严存至教,不复见无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阳光的逐渐积累和温暖,严寒渐渐消退。细细的雨丝洒落在花朵上,带来滋润。时光流转,身体衰老,思家之情更加浓烈。心中谨记佛法的教导,让我的生活不再感到无趣。
去完善
释义
1. 积暖:积累温暖,指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2. 浮阳:漂浮在天空的太阳,这里表示春天的阳光。
3. 过:经过,表示时间推移。
4. 轻寒:轻微的寒冷,指春天的气温变化。
5. 宿沴:滞留在物体内部的病气或邪气。
6. 廉纤:形容春雨细小。
7. 雨线:下雨时形成的线状雨滴。
8. 清润:清新润泽,形容春天的雨水滋润万物。
9. 花条:花朵的花梗。
10. 节物:随季节变化的自然现象,如春暖花开等。
11. 病身:生病的身体,诗人自指。
12. 家山:故乡的山山水水。
13. 归梦:思乡之梦。
14. 华严:即《华严经》,佛教经典之一。
15. 至教:最高的教诲,指佛教教义。
16. 无聊:无所依托,指诗人精神无所寄托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初景以及诗人对此的深深感慨。首联“积暖浮阳过,轻寒宿沴消”点明了春天的气息正在逐渐浓厚,温暖与轻寒交织,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春日的氛围。颔联“廉纤飞雨线,清润入花条”则进一步细绘了春天细雨滋润万物生机的画面。颈联“节物病身老,家山归梦摇”道出了诗人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思乡之情,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尾联“华严存至教,不复见无聊”则表达出诗人对佛教的领悟,并以此超脱世俗困扰的心情。整首诗在春的景物和人的心情之间巧妙地转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春五言》是宋代诗人郑刚中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26年至1148年之间,即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郑刚中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后来成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南宋初期的政治舞台上表现出色,担任过尚书省左司郎中、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要职。然而,随着南宋政权逐渐稳固,郑刚中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因与权臣秦桧不和而被贬谪。
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一是北宋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二是南宋初期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在这首诗中,郑刚中以初春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以含蓄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