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晚

标题包含
秋晚
斜阳山雨外,秋色思无穷。柳叶飘干翠,枫枝撼碎红。 鬓毛看似雪,生计尚如蓬。不及樵童乐,蒹葭一笛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咸用,字宾王,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卒年及具体籍贯均不详,但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咸用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他性...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夕阳下的山雨之外,秋天的景色让人思绪万千。柳叶飘落留下翠绿色,枫叶枝摇曳破碎了红色。 头发斑白如同白雪,生活依旧艰辛。远远比不上砍柴的孩子们,在河边吹奏着竹笛那样快乐。
去完善
释义
1. 斜阳:傍晚的太阳,此指秋天傍晚时分。 2. 山雨:山间的雨水,喻指离别的场景。 3. 秋色:秋天的景色,这里含有游子离家之意。 4. 思无穷:思念之情无尽头。 5. 柳叶飘干翠:柳叶在风中飘落,只剩下绿色干枯的叶子。 6. 枫枝撼碎红:枫叶在风中摇曳,红色的叶片被摇碎。 7. 鬓毛看似雪:诗人的头发花白,犹如白雪覆盖。 8. 生计尚如蓬:诗人生活中的艰辛,像蓬草一样四处漂泊。 9. 不及樵童乐:比不上山间砍柴的樵夫那样快乐。 10.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此处代指山间美景。 11. 一笛风:风吹过竹笛的声音,意指樵夫的悠然自得。
去完善
赏析
《秋晚》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抒情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通过对斜阳、山雨、枫叶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无尽的秋思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斜阳山雨外,秋色思无穷”,点明了季节和时间的变化。斜阳意味着黄昏时分,山雨则暗示了气候的变化。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使诗人的思绪无限扩展,从而引发了对秋天的深深怀念。 颔联“柳叶飘干翠,枫枝撼碎红”,是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生动写照。随着树叶逐渐变黄、枯萎,柳枝和枫叶成为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诗人通过“飘干翠”和“撼碎红”两个动态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变化过程,同时也传达了季节更替的生命哲学。 颈联“鬓毛看似雪,生计尚如蓬”,诗人转向对自己生活的反思。面对渐入暮年的岁月,鬓发渐白,生活依然艰苦。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的感叹。 尾联“不及樵童乐,蒹葭一笛风”,诗人通过与樵童的生活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自己的境遇不佳,但看到樵童在蒹葭吹奏着欢快的笛声,诗人感到一种恬静与和谐。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总之,《秋晚》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秋天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敏锐观察,揭示了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的美感,而且富有深厚的人生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咸用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以秋景为主题,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天景象。他在诗中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时的困惑和无奈。 此外,李咸用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在一个个人命运多舛的时期。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这种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反映在这首诗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