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丙申六月二十六日作飘风行

标题包含
丙申六月二十六日作飘风行
疎櫺夜肃肃,须臾复萧萧。 怒穴土囊口,倏若钱塘潮。 举屋如断梗,拔木如拔苗。 破山老苍髯,深林古风标。 蟠错黄金园,戛摩丛玉霄。 九秋娄战伯,万窍皆声销。 拗折巢鹤顶,攧折潜虬腰。 断裂到臃肿,更复论楚翘。 阅世今几何,殒身不崇朝。 遂使青童童,不及红夭夭。 痛此梁栋具,充它烹饪樵。 多应蜚廉慵,虐致生物妖。 至今月蚀篇,首恶当嘲调。 因依获附丽,傲很仍矜骄。 佳树首见凌,绿发首见雕。 曷若凉解愠,又令不鸣条。 生春日酣酣,吹雪停瀌瀌。 昌稷丰薿薿,殄莠除翘翘。 四郊扫烽烟,九天清泬寥。 云开鬰蓝天,观阙飞岧嶤。 群后灵在兹,不曰舜与尧。 愿辍股肱佐,下昌熙洽朝。 天远云不来,借便抟扶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稀疏的竹林夜晚寂静,片刻后又变得喧嚣。突然间,泥土喷涌犹如钱塘江潮。整个房子就像断落的树枝,树木像被连根拔起。山间的破岩如老人的胡子,森林的古风犹如风向标。蜿蜒的黄金园,茂密的丛林直冲云霄。九月的风,千孔皆无声音。巢鹤折断,潜虬扭伤。断裂至臃肿,更是难以言说。经过多少岁月,毁于一旦。使得年轻的生命,没有红艳的机会。心痛这个栋梁之材,却被用作烹饪和烧火。或许是因为懒惰导致了这场灾难,致使万物都变得不正常。如今月食的出现,是恶之首的嘲讽。因倚靠而附丽,骄傲依旧。好的树木首先被摧毁,绿色的枝叶首先被雕刻。为什么不是解除烦恼的时候,又是不用鸣叫的日子呢?生春的季节如醉如痴,雪花停止飞舞。田地丰满,杂草除去。四郊不再有烽火硝烟,天空更加高远空旷。云开之时,蓝天如郁,宫殿高耸入云。群臣的精神在这里显现,不只是舜和尧。我愿停止辅助,繁荣昌盛的早晨。天高云淡,扶摇直上九万里。
去完善
释义
1. 丙申:指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 2. 释居简:宋诗人。 3. 疏櫺:疏朗的窗子。 4. 萧萧:风声。 5. 怒穴土囊口:指暴风雨从地面孔穴中冲出。 6. 钱塘潮:钱塘江的大潮。 7. 断梗:折断的树枝。 8. 拔木如拔苗:形容风势极大,连树木都能轻易拔出。 9. 老苍髯:比喻老松。 10. 风标:风度。 11. 蟠错:盘结交错。 12. 黄金园:指果实累累的果树园。 13. 戛摩:摩擦。 14. 丛玉霄:云霄中的高峰。 15. 九秋:秋天。 16. 娄战伯:同“搂战舰”,即收集战船。 17. 万窍皆声销:指狂风过后,各种声响都消失了。 18. 拗折:折断。 19. 巢鹤顶:指鹤巢中的鹤顶。 20. 潜虬:潜伏的龙。 21. 臃肿:不健康的状态。 22. 楚翘:楚地的一种香草。 23. 阅世:经历世事。 24. 崇朝:一个早晨。 25. 青童童:指青苗。 26. 红夭夭:指红花。 27. 烹饪樵:做饭用的柴火。 28. 蜚廉:一种传说中的怪兽。 29. 月蚀篇:古代关于月亮被食的文章。 30. 首恶:罪魁祸首。 31. 因依:依赖。 32. 傲很:傲慢,凶狠。 33. 矜骄:自负,骄傲。 34. 佳树首见凌:良好的树木最先受到侵犯。 35. 绿发首见雕:绿色的树叶最先凋落。 36. 曷若:如何比得上。 37. 凉解愠:消除炎热的怒气。 38. 不鸣条:指风吹过树林时没有发出声响。 39. 生春:春天到来时。 40. 吹雪停瀌瀌:指雪花飘落又很快停止。 41. 昌稷:茂盛的庄稼。 42. 丰薿薿:繁茂的样子。 43. 殄莠:消灭杂草。 44. 翘翘:茂盛的样子。 45. 四郊扫烽烟:指战争结束,边疆安宁。 46. 九天清泬寥:天空一片清净。 47. 郁蓝天:晴朗的天空。 48. 观阙:宫殿。 49. 飞岧嶤:高耸的样子。 50. 群后:诸侯王。 51. 灵在兹:精神集中在这里。 52. 舜与尧:古代贤明的君主。 53. 愿辍股肱佐:希望放弃辅佐的职责。 54. 下昌熙洽朝:使国家繁荣昌盛。 55. 借便:顺便。 56. 抟扶摇:驾驭大风向上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壮丽诗篇。诗人以磅礴的气势,生动地描绘了飓风的狂暴景象:房屋被吹断,树木连根拔起,狂风在山间、森林中肆虐,仿佛要将天地翻覆。这些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风暴之中。 诗中的“怒穴土囊口,倏若钱塘潮”,形象地描绘出飓风的迅猛与猛烈,宛如钱塘江的大潮瞬间席卷而来。这种强烈的对比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的狂暴,还关注其带来的破坏。他写到“断裂到臃肿,更复论楚翘”,表达出对生命消逝的痛心与无奈。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与挣扎,使得这首诗更加深刻动人。 而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像“凉解愠”那样,不再受风暴之苦,而是过上和谐安宁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丙申六月二十六日作飘风行》展现了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道主义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申六月二十六日作飘风行》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僧释居简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歌的名称“丙申六月二十六日作飘风行”非常具有时代特征,丙申年是农历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距离今天约850年左右。在南宋这个时期,佛教文化和文人墨客之间的互动频繁,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感怀成为了诗人常用的主题。 释居简在这个时期生活困苦,多次奔波流离于祖国大江南北。他的生平经历让他对家国、民族和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此外,当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国家局势令人担忧。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诗人会选择以“飘风”为题材,寓情于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哀愁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