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卢中丞
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别多头欲白,惆怅惜余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有谁来陪伴你呢?让我们在歌声中迎接晚风沉醉的时刻,引导我们的方向是高远的天空。
今晚大雁刚刚开始抵达,空旷的山间只有孤独的雨声。离别的时候头发似乎都变白了,充满惆怅的心情珍惜这最后的沉醉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贱子:诗人自谦之词。
2. 使君:指卢中丞。
3. 放歌:尽情歌唱。
4. 指路:指示道路,指引方向。
5. 雁初至:大雁南飞北回的季节更替的最早时候。
6. 空山:指寂寞的山野。
7. 独闻:独自听见。
8. 别多:离别次数多的意思。
9. 头欲白:头发将要变白,形容年老。
10. 余醺:残存的醉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嘏与卢中丞的离别之情。诗人以“贱子来还去”开篇,表达了自己与卢中丞的深厚情谊。接下来的诗句,如“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和“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都描绘了诗人与卢中丞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以及他们在离别时的感伤。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年老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别多头欲白,惆怅惜余醺”两句,传达出诗人对于即将远离的朋友的留恋之情。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热衷和对离别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寄卢中丞》是唐代诗人赵嘏于大和末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唐王朝国力逐渐衰弱,藩镇割据日益严重的时期。当时的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各地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造成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稳定。
赵嘏生活在这一特殊时期,亲身经历了社会动荡所带来的种种困扰。他曾四处奔波,寻求仕途发展,但始终没有取得显赫的功名。这种遭遇使他产生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也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首诗中,赵嘏通过对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对战乱的忧虑,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卢中丞这位能臣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消除战乱,实现国泰民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