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霁后

标题包含
霁后
小雨春膏润,微波晚照空。 壶光遥送电,梁影半倾虹。 珍树疏烟合,坳塘暗溜通。 羲皇谁可上,靖节有窗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细雨滋润春日大地,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 远处的灯光仿佛在传送光亮,屋梁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道彩虹。 珍贵的树木与烟云相融,低洼的水塘暗流涌动。 谁能达到远古时代的理想境界呢?只有在靖节先生的诗篇里感受到这样的窗前清风。
去完善
释义
1. 春膏:春雨。 2. 微波晚照空:夜晚的微波反射阳光。 3. 壶光:指月光。 4. 梁影半倾虹:梁上的影子映在天空,好像半个彩虹。 5. 靖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谥号,这里代指陶渊明。 6. 窗风:从窗户吹来的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霁后》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美景。诗人通过对“小雨春膏润”、“微波晚照空”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和波光粼粼的水面。而“壶光遥送电,梁影半倾虹”则形象地展现了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接下来,诗人通过“珍树疏烟合,坳塘暗溜通”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这些景象,就像一幅水墨画,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诗人以“羲皇谁可上,靖节有窗风”作结,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霁后》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4年,正值宋朝真宗时期。此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的诗赋才情得以发挥。 宋庠本人在年轻时因文学才华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京官。然而他性格耿直,直言不讳,曾因批评时政而被贬为地方官。尽管遭遇挫折,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关心民生疾苦,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这首诗正是在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创作的。 当时,民间流传着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这些诗歌往往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这种背景下,宋庠的《霁后》应运而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