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甲寅冬过弋阳石桥戊辰正月重过
周行淮汉万山川,重此经过十五年。
野老眉间新世事,蹇馿背上旧吟鞭。
几分春色梅花后,一片归心杜宇前。
深谷有人难问信,石桥倚遍晚晴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淮河流域及广大山区辗转流连,不知不觉已过去十五个年头。
当地的老百姓诉说着当今的世事变迁,而我则骑着一匹跛足的老马,身后还挂着曾经的吟诗鞭子。
经历过严寒的冬天,如今梅花正盛开出春天的气息,而我的心早已飞向那杜鹃鸟啼叫的方向,盼望着回归故乡。
在山谷深处,竟然还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难以打听到消息;夕阳西下时,我在古老的石桥上久久地依靠着,期待着晴天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予以甲寅冬过弋阳石桥戊辰正月重过》是宋代诗人陈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地重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该诗中涉及的一些词句注释:
1. 周行:周游各地。这里指作者四处游历。
2. 淮汉:淮河和汉水,位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
3. 万山川:形容地域广阔,山水众多。
4. 重此经过:再次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指作者在十五年后再次经过弋阳石桥。
5. 野老:指乡村的老者。
6. 眉间:形容老人脸上的皱纹。这里用来表示老者的表情。
7. 新世事:指近年来发生的世事变化。
8. 蹇馿:跛脚的驴子,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
9. 旧吟鞭:指过去出游时用过的马鞭。这里用来表示作者过去的游历经历。
10. 几分春色:形容春天的景象。这里用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1. 梅花后:指春天来临之时,梅花盛开之后。
12. 归心:思归的心情。这里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3. 杜宇:即杜鹃鸟,叫声悲切,古人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14. 深谷有人:指居住在深山幽谷的人。
15. 难问信:难以打听消息。
16. 石桥倚遍:指多次依靠在石桥上。
17. 晚晴天:傍晚晴朗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十五年后再次路过弋阳石桥的所见所思。首联用“周行”描述他走过的路途和岁月,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颔联以“野老”、“蹇馿”展示眼前的乡野风光,反映了岁月的变迁。颈联通过“春色”、“归心”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和期待。尾联则以“深谷”、“石桥”、“晚晴天”营造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予以甲寅冬过弋阳石桥戊辰正月重过》是南宋诗人陈杰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绍定元年(甲寅年,公元1224年)至绍定五年(戊辰年,公元1238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陈杰曾两次经过弋阳石桥,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歌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历史阶段。陈杰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是跌宕起伏。他曾历任地方官职,但因为战乱和政治斗争的影响,多次被贬谪和调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陈杰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逐渐走向衰落。金国和蒙古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内政治腐败、军事软弱,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杰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担忧。
在这首《予以甲寅冬过弋阳石桥戊辰正月重过》中,陈杰通过描绘两次经过弋阳石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在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中所经历的沧桑变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