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龟蒙,字鲁望,唐朝时期文人,苏州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834年至880年之间。 陆龟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仅靠风来驱动,完全依赖柳树来实现。内心清净无比,翅膀轻薄没有任何负担。 陪伴着貂蝉饮酒作乐,与麻雀一起描绘出美丽的图画。这可能是千年的遗憾,却偏偏让夕阳感受到呼唤。
去完善
释义
《蝉》这首诗中涉及的一些词汇的解释如下: 1.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这两句写蝉的生活习性,“作使”即驱使,“为都”意为依靠。 2.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一腹清”指蝉的内脏清洁,“何甚”表示程度很高;“双翎薄”描述蝉翅膀之轻,“更无”表示没有其他东西。 3.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这里的“貂金”是一种昂贵的金属,这里用来说明诗人以高价换取好酒;“并雀”指的是鸟雀的聚集,“画成图”是指将这景象描绘出来。 4.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恐是”表示猜测,“千年恨”形容漫长岁月的哀伤;“偏令”表示特别地让某人或某物去完成某件事,“落日呼”是在黄昏时分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蝉》,实际上是以蝉自喻,借蝉表达诗人自己的心声和态度。诗中,蝉被描绘得极富生活气息,又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首联“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以风为使者,柳为居所,形象地描述了蝉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一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超脱和豁达的态度。 颔联“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则是对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人用"清"来形容蝉的腹部,表现出了蝉的高洁;用"薄"来形容蝉的双翼,暗示了蝉的生活不易。这种刻画既揭示了蝉的自然属性,也赋予其人的品格和精神风貌。 颈联“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蝉声可伴金貂之酒,画作也可出现雀跃之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这里诗人又以蝉的叫声为线索,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尾联“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虽然看似写蝉,实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担心千年的遗憾无法消除,只有通过吟唱来表达。这里的“落日”象征着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蝉》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公元870年左右。这首诗意在通过对蝉的描绘,表现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鄙视。 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他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因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如此,陆龟蒙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勤奋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的诗篇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尤以咏物诗见长。 在这段时间里,陆龟蒙曾担任过几任小官,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使他在诗歌创作中更多地关注自然和人生哲理。他的咏物诗往往寓情于物,通过描绘动植物的特点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蝉》这首诗中,陆龟蒙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蝉生活在树上,餐风饮露,不贪图世俗的荣华富贵。这与陆龟蒙自身的品质和追求相吻合。他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利的鄙视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