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民瞻端礼二首

标题包含
次韵民瞻端礼二首
春雨既过云未归,春寒屋下人无衣。 林如膏沐勃鸠语,草已怒生胡蝶飞。 中原格斗几时定,北叟飘零何所归。 我今始悟蘧伯玉,明明四十九年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雨过后云朵尚未归来,春天的寒冷让人在房屋下没有衣服穿。树林如同沐浴的膏油一般,斑鸠在林中欢叫;草地已经生气勃勃,蝴蝶在其中飞舞。战斗在中国的土地上何时才能停止?北方的老人们又在哪里漂泊并寻找归宿?我现在终于明白蘧伯玉所说的“四十年来我知道我做得不对”的含义了。
去完善
释义
1. 春雨既过:指春天的雨水已经降下。 2. 云未归:云朵尚未消散。 3. 人无衣:人们还没有换上春天的衣服。 4. 膏沐:这里的"膏"是润泽的意思,"沐"是洗发、洗身的意恩,"膏沐"在这里是指滋润树木生长的雨水。 5. 勃鸠语:即鹁鸠啼鸣,鹁鸠是鸟名,又叫鹁姑、鹁鸪。 6. 怒生:生气勃勃地生长。 7. 中原:这里指的是中国的主要地区或中央地带。 8. 北叟:北边的老人,这里泛指北方的百姓。 9. 飘零:形容漂泊流离。 10. 所归:最后的归宿。 11. 我今始悟:现在我才开始明白。 12. 蘧伯玉:古代贤者,这里作者以他为榜样,感叹自己的过往。 13. 四十九年非:这里是说过去四十九年的时光都过得不好。"非"是对过去的否定。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李处权所作的《次韵民瞻端礼二首》之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思想。诗歌首先描述了春雨过后,云彩尚未完全散去,屋内的人们因为没有衣物而感到寒冷。接着,诗人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树林如同涂上了油脂,斑鸠在欢快地鸣叫;草地生长旺盛,蝴蝶在其中翩翩起舞。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并没有感到愉悦,而是对中原地区的战事忧心忡忡,对北叟的飘零深感同情。最后,诗人以蘧伯玉的故事为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自己的醒悟:人生短暂,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过去的自己已经不再是现在的自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时事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民瞻端礼二首》是南宋诗人李处权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00年左右,即南宋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阶段。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李处权作为南宋文人,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任官职,后因战乱而离职隐居。在这组诗中,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战乱中的百姓生活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