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
悠悠天壤间,务各得其所。兽蹄交鸟迹,尧忧填肺腑。伟哉神禹功,明德迈前古。九畴既定位,万生斯按堵。奔驰服牛马,飞潜适鳞羽。虎豹嗜残暴,山林托深阻。云胡不奠居,出辄啸当路。昨来东家妪,云汝三瞰户。西邻竞相告,丰豕娄攘取。行苇既践履,生理靡繁橆。田野日搔动,老羸困病窭。遂使扊扅歌,不待黄昏𢾅。唐虞全盛时,四凶怒如汝。赫然雷霆奋,四罪同一举。彼无罪汝意,汝特犯其怒。商监犹未远,与汝凶孰愈。蝮遭愚溪宥,鳄避昌黎去。大信及豚鱼,二子吾所与。彼暴化为仁,汝仁亦其伍。犹来仁暴心,不隔毫发许。度河速迁徙,负嵎毋跋扈。况今属多事,诛求猛于汝。两雄不俱立,孤踪曷足怙。勿谓三家市,智勇未易数。智者有馀怒,勇者有馀贾。排云叫阊阖,长歌捎林莽。四聪若旁达,百揆必鼓舞。毒机发必中,万悔竟何补。丁宁不汝欺,盍亦听吾语。苟如不我听,是不听尧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辽阔的天地之间,万物各自寻找合适的地方生活。就像兽蹄与鸟爪交错在一起,让人担忧不已。伟大的大禹有着崇高的功绩,他的德行超越了古人。他提出的九种治国之道使得万物安定有序。人们骑马赶路,又或是潜入水中追寻鳞甲之物。然而虎豹这些动物却喜欢破坏,躲在深山之中。为何不能安定下来,一出山就咆哮拦路呢?最近听说东边的邻居说,你们多次窥视门户,西边的邻居也争相告知,养猪的人经常有冲突。如果路上满是践踏的痕迹,那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了。农田每天都在遭受破坏,年老体弱的人都陷入了困境。因此才有了琴弦断裂的歌声,不用等到黄昏就能听到。即使是在唐虞的全盛时期,也有四凶像你一样愤怒。就像雷霆般突然发作,四人因罪行被一同处罚。你可能觉得他们是无罪的,只是触怒了神。商朝的教训离我们并不遥远,跟你的罪行相比又如何呢?就像蝮蛇受到愚溪的宽宥,鳄鱼躲避了韩愈的追杀。最大的信任给了小猪和鱼,我跟这两者都是有交情的。他们由恶行转变为善行,你也应该加入他们的行列。你的内心是善良还是残暴,只有一丝一毫的距离。你应该尽快离开这里,不要猖獗妄为。况且现在社会动荡不安,惩罚比你还厉害。一山不容二虎,你的孤独并不能成为依靠。不要以为你在集市上有智慧,真正的智慧和勇气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有智慧的人会有无尽的愤怒,有勇气的人会有无尽的财富。它们会冲破云霄大声疾呼,长歌将树林覆盖。如果能够倾听四方,各种计划必然能够成功。如果你继续作恶,后悔也无济于事。我会仔细告诉你,希望你也能听从我的建议。如果不听我的话,就是不听尧禹的话。
去完善
释义
《有虎》:宋释居简诗。
1. 悠悠天壤间,务各得其所:意为在天地的广阔空间中,各种生物都在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之地。
2. 兽蹄交鸟迹,尧忧填肺腑:描述了天地间纷繁的生物活动,令古代君主尧深感忧虑。
3. 伟哉神禹功,明德迈前古:赞美大禹的功德,他治理洪水,创立制度,道德崇高超越古代帝王。
4. 九畴既定位,万生斯按堵:九畴指大禹制定的指导原则,万生指万物生长,这句表示在禹的领导下,万物得以安定有序地生活。
5. 奔驰服牛马,飞潜适鳞羽:描述了各类生物根据各自的特性找到适应的生活方式。
6. 虎豹嗜残暴,山林托深阻:形容虎豹这类猛兽喜欢捕食其他动物,藏匿于深山密林之中。
7. 云胡不奠居,出辄啸当路:为何虎豹不能安居山中,一旦出来就会袭击路上的行人。
8. 昨来东家妪,云汝三瞰户:东家的老妇人告诉作者,她家最近被虎豹窥视了三次。
9. 西邻竞相告,丰豕娄攘取:西边的邻居也纷纷告诉作者,他们的猪被盗走了。
10. 行苇既践履,生理靡繁橆:路过的地方都被践踏破坏,生计受到很大影响。
11. 田野日搔动,老羸困病窭:农田受到侵扰,年老体弱的人生活陷入困境。
12. 遂使扊扅歌,不待黄昏𢾅:这句用了两个典故,“扊扅歌”是指母熊为保护幼崽而唱歌引诱敌人离开的故事;“𢾅”是黄昏时分鸟鸣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在遭受虎豹侵害时的惶恐不安。
13. 唐虞全盛时,四凶怒如汝:唐虞指的是尧舜时代,四凶是指尧舜时期的四个恶人。这里把虎豹比喻为四个恶人。
14. 赫然雷霆奋,四罪同一举:形容尧舜采取果断措施,一举惩治了这四个恶人。
15. 彼无罪汝意,汝特犯其怒:意味着虎豹并非真的有罪,而是因为它们的行为触怒了人类。
16. 商监犹未远,与汝凶孰愈:商监是指商朝灭亡的原因,诗人认为虎豹的行为与商监类似,可能带来同样的后果。
17. 蝮遭愚溪宥,鳄避昌黎去:这两个典故分别讲述了蝮蛇因愚蠢而被消灭,鳄鱼因为韩愈的诗文而被驱逐。
18. 大信及豚鱼,二子吾所与:表达了诗人对虎豹的信任,相信它们也能像毒蛇和鳄鱼那样得到感化。
19. 彼暴化为仁,汝仁亦其伍:期望虎豹能够改变野蛮习性,成为仁慈之兽。
20. 犹来仁暴心,不隔毫发伍:意思是虎豹虽然具有野蛮习性,但仍有转变为仁慈的可能,这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21. 度河速迁徙,负嵎毋跋扈:建议虎豹迁移到别处,不要在人类的领地横行霸道。
22. 况今属多事,诛求猛于汝:现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的欲望比虎豹更为可怕。
23. 两雄不俱立,孤踪曷足怙:在人类社会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虎豹如果继续留在原地,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24. 勿谓三家市,智勇未易数:不要因为虎豹在野外称王就以为自己不可一世,智勇双全的人并非没有。
25. 智者有馀怒,勇者有馀贾:智慧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愤怒,勇敢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勇气。
26. 排云叫阊阖,长歌捎林莽: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唤起人们对虎豹的关注和保护。
27. 四聪若旁达,百揆必鼓舞:如果皇帝能听到民间的疾苦,一定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8. 毒机发必中,万悔竟何补:一旦虎豹遭到毁灭性打击,再多的后悔也无法弥补。
29. 丁宁不汝欺,盍亦听吾语:诗人恳切地劝告虎豹,希望它们能听从他的教诲。
30. 苟如不我听,是不听尧禹:如果虎豹不听从诗人的劝说,那就等同于拒绝了尧舜的智慧。
去完善
赏析
《有虎》一诗以虎为引子,通过对虎的存在和遭遇的描述,隐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诗人首先提到在天地之间,万物皆应得其生存之地。然而,在这个世界中,存在著一些像虎一样暴力、残虐的生物,他们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公。
在此,诗人赞颂了舜禹治水的功绩,以及他们设立伦理道德规范的智慧。正因为有了这些规范,万物才能安居乐业。但是,像虎豹这样的生物,仍然潜伏在深山幽谷之中,随时随地威胁著人类的生活。而诗中的“东家妪”、“西邻相告”则揭示了民间对虎的恐惧和不安。
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老虎并不认为自己有罪,只是因为人们激起了它的愤怒;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恶人就像老虎一样,他们也被迫离开了家乡。因此,诗人认为,人的善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他鼓励老虎离开原地,寻找更适合的地方生活,并告诫它不要反抗人类的惩罚。
在最后,诗人警告老虎,如果不听从劝告,它将不会得到舜禹等人的宽容。这首诗通过描述老虎的存在和遭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性探讨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虎》是宋代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寓言诗,这首诗以虎喻人,通过描述虎的生活习性,反映出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只独自居于深山的虎,它虽然凶猛,却不会伤害无辜的生灵,反而保护它们免受外敌的侵害。这种形象恰恰反映了作者对善良、勇敢的人性的赞美。
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居简正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由于当时朝廷的昏庸无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尖锐。在这种背景下,作者通过对虎的描绘,表达了对那些敢于抵抗外侮、守护家园的英勇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正直之士,尽管身处困境,依然坚守道义,为社会正义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