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浮山父与葛篇

标题包含
罗浮山父与葛篇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朝中期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李晋肃曾任县令。 李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因为父亲的名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要裁剪下湘江上那犹如一尺长空般绚烂的云锦,但请不要说吴地的姑娘们手中的吴刀不够锋利。
去完善
释义
湘中一尺天:象征美丽布匹或云霞;吴娥:指代擅长纺织的女子;吴刀:锋利的刀具。
去完善
赏析
全诗通过奇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灵异色彩的世界。首句“依依宜织江雨空”即点明主题,将读者引入一个虚实交错的空间。随后,“博罗老仙”与“千岁石床”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现实感。第三联转为对环境细节的刻画,突出了洞穴内部阴森、压抑的气氛。最后一联则借“剪湘中一尺天”的大胆设想,表达了对于极致美学追求的向往,并以“吴刀”作为技术力量的象征,使整首诗在浪漫主义基调中增添了一份人文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以及艺术境界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李贺正处人生追求仕进却屡遭挫折的阶段。他胸怀壮志,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在仕途上难以施展抱负。罗浮山自古便是道教圣地,充满神秘色彩,李贺借罗浮山父与葛篇之事,将现实的苦闷融入到奇幻瑰丽的想象之中。他可能是在一次游历或者听闻相关传说后,有感于罗浮山的神秘、葛洪修炼的传奇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从而创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对超脱尘世、探寻神奇境界的向往,同时又暗含着对现实困境的不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