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悯黎咏

标题包含
悯黎咏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是谁酿成了这场灾难?明智之人都知道其中的是非曲直。
去完善
释义
厉阶:祸端。哲士:明理之人。
去完善
赏析
《悯黎咏》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长篇叙事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黎族百姓遭受的苦难以及由此引发的反抗,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开头四句“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以自然现象比喻社会矛盾的积累,暗示压迫过甚必将爆发反抗。随后,诗人详细叙述了黎民在官府重压下的悲惨生活:田地虽丰饶,却被苛捐杂税剥夺殆尽;面对无休止的盘剥,他们甚至不得不借贷高利贷,最终走上绝路。这些描写真实而具体,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底层百姓的无助与绝望。 接着,诗歌转入对起义场景的刻画。“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展现了黎族儿女被迫反抗的决心与勇气。然而,诗人并未美化战争,而是进一步描述了战斗的惨烈与血腥:“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这一段文字冷峻而震撼,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 最后,诗人反思整个事件的根源,提出“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的观点,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消除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贫困与饥饿。结尾两句“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则点明主题,呼吁世人正视社会问题,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魅力,堪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朝廷派兵征剿,而地方官吏趁机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诗人钱嶫身处这一动荡时期,目睹黎民百姓在战乱与苛政下的苦难,心怀悲悯,写下此诗。他以沉郁的笔触描绘了百姓因租税沉重、官吏贪婪而被迫反抗的情景,同时反思战争和杀戮的本质,表达了对和平与仁政的渴望。这首作品既是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索,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