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庐山杂兴 其五

标题包含
庐山杂兴 其五
少文好山林,每往辄忘归。 余生千载后,独与斯人违。 朅来炉峰下,结宇聊栖迟。 长林拱茂木,九夏遗炎曦。 溪雨昼忽破,藤花照清漪。 黄鹂语深竹,可听不可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少喜好山水,每次前往都流连忘返。 百年后的今天,只有我与这位古人志同道合。 来到炉峰之下,搭建房屋稍作停留。 茂盛的树林在周围环抱,炎炎夏日里留下凉意。 阵雨在白昼突然来临,盛开的藤花在水中倒映出清澈的影子。 深竹林中传来黄鹂的歌声,可以听见却看不见它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山水诗发源地之一。 2. 少文:指魏晋时期著名文人刘伶,以喜酒著称,有"山中宰相"之称。 3. 忘归:忘记回家,形容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的状态。 4. 余生千载后:诗人自我代入,认为自己在刘伶千年之后的时代仍未能与其有共鸣。 5. 独与斯人违:指与刘伶生存在不同时代的自己,无法理解他的思想行为。 6. 朅来:离去,来到。 7. 炉峰:庐山中的一个山峰,因形状如香炉而得名。 8. 结宇:建立房屋。 9. 聊:勉强。 10. 栖迟:停留,休息。 11. 拱:围绕。 12. 茂木:茂盛的树木。 13. 九夏:指夏天,“九”是虚数表示多。 14. 遗炎曦:躲过炎热的阳光。 15. 溪雨:山溪间的雨水。 16. 昼忽破:白天突然放晴。 17. 照清漪:映照着清澈的水面。 18. 黄鹂语深竹:黄鹂在深竹林中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下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写到,诗人在山林之中流连忘返,仿佛与世隔绝。在庐山脚下搭建一所简陋的房屋,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 诗句“长林拱茂木,九夏遗炎曦”描述了庐山的自然环境,树木茂盛,夏日阳光照耀着大地,让人感到清凉舒适。而“溪雨昼忽破,藤花照清漪”则描绘了雨后溪水潺潺流淌的景象,以及藤花在阳光下闪烁生光的美景。 “黄鹂语深竹,可听不可窥”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欣赏,黄鹂在深深的竹林里鸣叫,声音清晰可闻,但是它的身影却难以寻觅。这种可听不可窥的景象,使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杂兴·其五》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描绘庐山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0年至1060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释道潜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他在庐山东林寺出家为僧,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禅宗修行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士大夫,与他们唱和赠答,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释道潜生活的时代,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北方边境受到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然而,庐山地区由于地势险要,相对较为安定,成为许多文人墨客逃避现实、寄情山水的理想之地。释道潜在庐山一带潜心创作,用文字记录下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人生哲学的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