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坡杂诗 其五 亭前栽柳
靖节门前尽日垂,清风千载意谁知。折腰五斗非吾事,惭愧轻儇一小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靖节先生门前整日垂柳依依,千年清风谁能领会其深意。曾屈身求取五斗米并非我所愿,却令那轻薄小儿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靖节:指陶渊明,字元亮,别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其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篇表现隐逸之志。
2. 折腰五斗:折腰,弯腰以示恭敬;五斗,指官职。陶潜曾作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低头,辞去职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陶渊明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首句“靖节门前尽日垂”中的“靖节”指的是陶渊明,这里通过描述陶渊明门前的柳树表达对陶渊明的怀念。诗人将柳树与陶渊明的形象相结合,体现了陶渊明的高尚品质与遗世独立的情操。次句“清风千载意谁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精神传承的无奈,即使过去千年,但了解陶渊明高尚品质的人已经很少。
第三句“折腰五斗非吾事”是诗人自嘲的表示,暗含他不想像陶渊明那样为五斗米折腰。而最后一句“惭愧轻儇一小儿”则是一种谦虚的表达,表示自己虽然达不到陶渊明的境界,但仍有幸能成为他的崇拜者。整首诗表达出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敬仰和对世俗的不满,同时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小人物,无法达到陶渊明那样的境界,只能效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坡杂诗 其五 亭前栽柳》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至1183年之间,即虞俦在江西南丰任知县期间。在这段时间里,虞俦通过治理地方、教化百姓,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观察和体验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相对繁荣。江南地区更是富饶美丽,水网密布,风景如画。虞俦在南丰任职期间,常常南坡游览,欣赏美丽的江南春景,因此写下了一系列的《南坡杂诗》,本诗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虞俦以“亭前栽柳”为主题,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