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汝明待制赴镇桂林
今代人中杰,摅忠久赞襄。
摛文挥镂管,积学俪青箱。
体道经为笥,临机智作囊。
威名知草木,义勇震戎羌。
玄女传符旧,黄公授略长。
投壶祭征虏,纳策蔡中郎。
暂解淮西印,来浮霅水航。
求田多好畤,卜宅类清漳。
寄兴红尘外,追欢锦瑟旁。
醉酣容偃鼠,吟咏许寒螀。
邂逅升徐榻,夤缘上孔堂。
周旋略名分,眄睐沐谦光。
细札俄颁命,真儒起干方。
地宽连五岭,权重詟三梁。
油戟明朝日,铦戈耿夜霜。
桂林飘黝粒,荔蒲劈琼房。
来暮歌廉袴,遄归觐舜裳。
谋谟多妙简,梦想独难忘。
乌府思忠荩,丹墀渴对扬。
一言苏品类,三接屈皇王。
沙水犹含冻,江梅渐放香。
行行携部曲,去去背云乡。
劈箭飞征櫂,牵绳黯别肠。
平居膺刻画,祖送倍凄凉。
睿意兴邦急,人材敌国强。
竚观扬涣号,爰立上岩廊。
谈笑妖氛静,经纶宝祚昌。
小人簪履旧,枯卉徯春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现代社会中,杰出的人物们怀揣忠诚,为国家长久的出谋划策。他们擅长书写优美的文章,积累学问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宝库。他们遵循道德规范作为行事准则,面对问题展现出敏捷的智慧。他们的名声远播,使得草木都为之动容,其义勇更令边疆的戎狄感到震撼。他们的军事战略渊源于古老的传说,黄帝传授的韬略让他们无往不胜。他们向天神祈福愿能战胜敌军,同时也采纳贤士的策略来指导作战。他们将官职暂时舍弃,寻求民间的宁静与自由。他们在繁华世界之外寻找寄托,沉浸在音乐的欢愉之中。他们饮酒赋诗,纵情山水,无论穷困还是成功都保持谦逊的姿态。朝廷授予他们重要职务,赋予他们广大的权利和地位。他们对国家忠诚无二,期待能在朝堂之上为国献策。他们熟谙治国之道,深得皇帝的信任。他们发表独到见解使万物更新,接待诸侯王尽显皇家风范。天气严寒但人心火热,为了家国天下,他们投身于战场。江边梅花开得正艳,将士们带着信念踏上了征程。分别时刻,他们目送着离去的人马,内心充满了感伤。期盼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有责任为国尽力。在这激烈的战斗中,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保护家园,使得妖氛消散,国泰民安。过去的日子犹如枯木等待春天的阳光,而现在他们终于能为国尽忠。
去完善
释义
1. "摅忠":施展忠诚。摅:抒发,表达。
2. "赞襄":辅助。赞:辅佐;襄:帮助。
3. "摛文":铺陈辞藻。摛:舒展;铺陈。
4. "镂管":刻于竹简上的文章。指有文采的文章。
5. "俪青箱":把学识与古籍相配。俪:配对;青箱:古代收藏书籍的箱子。
6. "体道":体会或实践道理。体:体验;道:道理。
7. "经为笥":把经书当作自己的智慧宝库。笥:一种盛放物品的方形竹器。
8. "临机":面对突发情况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9. "智作囊":将智慧像装东西的袋子一样随身携带。囊:袋子。
10. "威名知草木":草木皆知的威名。形容声名远播,无人不知。
11. "义勇震戎羌":因英勇之气而震动敌人。
12. "玄女":神话中的女神,相传她传授兵法给黄帝。
13. "黄公":指汉代学者黄石公,相传他向张良传授兵法。
14. "投壶":古时候的一种游戏,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在闲暇之时的心情。
15. "祭征虏":祭祀出征的军队。
16. "纳策蔡中郎":指东汉末年名将蔡邕,他曾因献策被任命为中郎将。
17. "暂解淮西印":暂时辞去淮西地区的地方官职。
18. "来浮霅水航":来到霅水乘坐船只游玩。
19. "好畤":地名,位于陕西省。
20. "清漳":河流名称,位于河北省。
21. "寄兴红尘外":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远离尘世的地方。
22. "追欢锦瑟旁":在优美的琴声中找到快乐。
23. "醉酣容偃鼠":陶醉在酒中的姿态就像温顺的老鼠。
24. "吟咏许寒螀":以哀婉的声音歌唱。
25. "徐榻":即“徐榻留宾”,古人设榻迎宾的礼仪。
26. "夤缘上孔堂":通过攀附关系进入官场。
27. "眄睐":斜视、轻视的样子。
28. "沐谦光":受到谦虚之人的熏陶。
29. "细札俄颁命":很快接到朝廷任命的文书。
30. "真儒起干方":选拔真正的人才,让他们发挥才干。
31. "五岭":中国南岭山系的五大支脉,分别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32. "三梁":古代头盔的三根横梁,这里是形容地方行政长官地位显赫。
33. "油戟":古代的兵器,使用油作为燃料喷射火焰攻击敌人。
34. "铦戈":锐利的兵器。
35. "桂林飘黝粒":桂林地区的黑稻米。
36. "荔蒲":荔枝树。
37. "廉袴":廉洁正直的官员。
38. "遄归觐舜裳":尽快回朝面见皇帝。
39. "沙水":江河湖泊边的水草、沙滩。
40. "江梅":江边盛开的梅花。
41. "行行携部曲":带领部下一起前行。
42. "去去背云航":离开,渐行渐远。
43. "劈箭飞征櫂":比喻快速离去。
44. "牵绳黯别肠":用绳子牵着船离别的情景让人黯然神伤。
45. "平居膺刻画":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刻骨的思念之情。
46. "祖送":古代送行时的仪式。
47. "睿意兴邦急":皇帝的意愿是让国家振兴。
48. "人材敌国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有力保障。
49. "伫观扬涣号":期待看到国家繁荣昌盛的局面。
50. "爰立上岩廊":登上高位,参与政务。
51. "谈笑妖氛静":谈笑间,平定祸乱。
52. "经纶宝祚昌":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
53. "小人簪履旧":过去的平民百姓已经翻身做主人。
54. "枯卉徯春阳":等待春天的阳光来临,比喻期待改革与发展的社会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友人忠诚勇敢、才华横溢的诗篇。诗人首先以极高的评价来形容胡汝明待制的品性:他是当代杰出的人物,忠诚且富有智谋,其文章和学问造诣均十分高深。接着诗人以具体的例子展示了胡汝明的智慧和勇气,他具备运筹帷幄的能力,使得敌人都对他感到敬畏。此外,他还具有军事才能,能够迅速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胡汝明的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他追求闲适的生活,喜欢游山玩水,沉醉于诗歌和音乐的享受。他的才情横溢,能够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希望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胡汝明未来的期许和祝福。他希望胡汝明能够在新的职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在未来能够与胡汝明共同为国家事业努力。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诚勇敢、才华横溢的友人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胡汝明待制赴镇桂林》是宋代著名诗人葛立方所作。诗作于北宋时期,此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葛立方是一位著名的文人,曾任翰林学士,官至尚书右丞。他的诗才横溢,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葛立方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阶段。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对社会的了解深刻。在葛立方的时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
在葛立方送别胡汝明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文人的深厚友谊。胡汝明即将前往桂林担任镇守使,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职务。葛立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祝福,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