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台
南谯古佳郡,四郊富登临。
晨跻北原上,却视涡水阴。
云昔魏太子,离宫构嵚崟。
故事邈已远,荒台犹至今。
危亭冠其巅,左右背长林。
是月暑尚盛,秋行不能金。
截然天地间,轩户萧以森。
凉风泛广坐,浊醪时一斟。
圆歌贯珠玑,丽句铿璆琳。
虽无管弦乐,所要在适心。
中宴下危磴,浮舟事幽寻。
披藻出潜蚌,回桡散游禽。
岸长草不断,城转树更深。
沙纹与水影,浮动光差参。
游鳞不知数,琐细如糁针。
四顾物色静,但闻天籁音。
羡此鱼鸟性,云飞而渊沉。
安得高世士,不为时好侵。
相携去缰锁,投竿坐清浔。
制芰为我裳,纫兰间予襟。
上歌唐虞道,寄适朱弦琴。
人生苟如此,何必组与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谯古城美,四周景色秀丽。
早晨登上北原,俯瞰涡水悠悠。
曾经魏太子居住,离宫巍峨壮观。
往事如烟已过,荒废台基仍在。
山顶建起危亭,两边绿树成荫。
正值夏季炎热,秋天就温暖如金。
天地间如此分明,门窗透出寂静。
凉爽风吹过广座,不时品尝浊酒。
歌曲美妙似珠玉,诗句铿锵如瑶琳。
虽然没有管弦乐,快乐源于心灵。
宴会中途下山,乘船探寻幽深。
撩拨水草找蚌,划桨分散游禽。
岸边草木绵延,城市树木更密。
沙纹和水波光影,闪烁晃动交错。
游动的鱼儿无数,细小如米如针。
四处看去景物宁静,只有自然的声音。
羡慕这些鱼鸟天性,翱翔天空深渊沉静。
何时能遇到高人,不受世俗所困。
携手抛弃烦恼,垂钓坐在清水边。
荷叶做我衣裳,兰花缝在我的衣襟。
高歌唐虞之道,寄托在朱弦琴中。
如果人生能这样,何必追求荣华富贵。
去完善
释义
1. 南谯:古代州名,这里代指滁州。
2. 佳郡:美好的城市。
3. 四郊:城市四周的地方。
4. 登临:登山临水。
5. 晨跻:早晨登上。
6. 却视:回头看。
7. 涡水:即涡河,流经安徽北部。
8. 云昔:昔日,从前。
9. 魏太子:指曹植,曾任东阿王,故称“魏太子”。
10. 离宫:帝王的行宫。
11. 构:建立。
12. 嵚崟:形容山势险峻。
13. 故事:过去的事情。
14. 荒台:荒废的楼台。
15. 危亭:高高的亭子。
16. 冠:位于……之上。
17. 长林:茂密的树林。
18. 是月:这个月。
19. 尚盛:还热。
20. 金:使……凉爽。
21. 截然:完全分开的样子。
22. 轩户:门窗。
23. 萧以森:形容环境清幽。
24. 广坐:宽广的座位。
25. 浊醪:浊酒。
26. 圆歌:唱完一首歌。
27. 贯珠玑:把珠子串起来。
28. 丽句:优美的诗句。
29. 铿璆琳:形容声音响亮。
30. 管弦乐:管弦乐器发出的音乐。
31. 中宴:午饭。
32. 危磴:陡峭的石梯。
33. 浮舟:划船。
34. 事:从事。
35. 幽寻:探寻幽深的地方。
36. 披藻:拨开水草。
37. 潜蚌:潜水中的蚌类。
38. 回桡:划动船桨。
39. 游禽:在水上游动的鸟类。
40. 岸长:长长的岸边。
41. 草不断:草丛连绵不断。
42. 城转:城墙随着道路转弯。
43. 沙纹:沙子的纹理。
44. 与水影:水和倒影的景象。
45. 浮动:飘动的样子。
46. 光差参:光影交错。
47. 游鳞:游动的鱼儿。
48. 琐细:细小琐碎。
49. 如糁针:像撒满的针。
50. 四顾:四处张望。
51. 天籁音:大自然的声音。
52. 羡此:羡慕这样的生活。
53. 鱼鸟性:鱼和鸟的生活习性。
54. 云飞:云朵飘动。
55. 渊沉:深渊沉静。
56. 安得:如何得到。
57. 高世士:超脱世俗的人。
58. 不为时好侵:不受时代喜好的影响。
59. 相携:互相扶持。
60. 去缰锁:摆脱束缚。
61. 投竿:放下钓鱼竿。
62. 清浔:清澈的水边。
63. 制芰:制作荷叶。
64. 纫兰:用兰花装饰。
65. 间予襟:装饰我的衣襟。
66. 上歌:歌颂。
67. 唐虞道:尧舜之道。
68. 寄适:寄托理想。
69. 朱弦琴:红色的琴弦。
70. 组与簪:官服和簪子,象征名利地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游北台”,描述了诗人游览北台的过程及感受。诗人在首联点明了南谯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并描绘了城郊丰富的自然景观。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具体描述了自己登上北原、俯瞰涡水,以及想象中魏太子昔日离宫的情景。在领略美景的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于未来的期许。
接着,诗人用“危亭”“荒台”等词汇形象地描绘出北台的险峻风光,并描述了自己在此时的感受:虽然正值盛夏,但这里依然凉爽宜人,令人心旷神怡。随后,诗人以“轩户萧以森”这一意象表现出北台的寂寥与宁静。此时虽然没有美妙的音乐相伴,但诗人的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通过记叙自己下危磴、乘船游览的经历,进一步展示了北台的景致。在这里,诗人的注意力转向了岸边的水草、漂浮在水面的游禽,以及远处城市的树木。沙纹与水影交织,光影浮动,让人陶醉其中。最后,诗人还表达了对鱼儿和鸟儿的羡慕之情,感叹它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天地之间。
诗歌的最后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超脱世俗的高人雅士的向往,希望他们能够摆脱世间的纷扰,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希望自己能如同上古时期的贤者一般,穿着芰荷做的衣裳,系着兰花做成的腰带,一边唱着歌颂唐虞盛世的歌谣,一边弹奏着质朴的古琴。如果人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又何必去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维的这首《游北台》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可以从诗人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断。
韩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任三朝要职,官至尚书右丞。他一生志在治国安邦,但因政治斗争复杂,屡遭排挤。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高洁品质,致力于文学创作。这首诗正是在他仕途受挫,退居闲适生活的时期创作的。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士大夫地位上升,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维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强调诗文创作应当关注现实生活,抒发个人真情实感。他的这首《游北台》便是在这一时期背景下,以山水游历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