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浮槎亭

标题包含
浮槎亭
浮图立处认槎峰,曾记浮槎是醉翁。 亦似平山堂上看,阴晴山色有无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建立佛塔的地方可以辨认出石峰,我记得曾经在那里泛舟畅饮的是醉翁欧阳修。 这里就像在平山堂上俯瞰的风景,不论是晴朗还是阴沉的天气,山中景色都是时有时无,引人入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浮槎:即浮槎山,位于安徽滁州,为欧阳修谪守滁州的游宴之地,留下许多咏唱的诗篇。 2. 浮图:又称佛塔,这里指代佛塔所在的山峦。 3. 醉翁:欧阳修的别号,他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热爱。 4. 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畔的一座古代建筑,可远眺湖光山色,景色优美。
去完善
赏析
《浮槎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浮槎亭为背景,通过对山景的观察与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浮图立处认槎峰”,点明了诗人的观察视角和地点,强调了浮槎亭的位置。接下来,诗人通过回忆“曾记浮槎是醉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醉翁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境。 在描绘山景时,诗人运用了“亦似平山堂上看,阴晴山色有无中”这一句,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层次感以及天气对山色的影响。通过对比平山堂上的观察角度,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于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浮槎亭》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时值南宋中期,中原战乱已平,社会相对安定。 在诗人的青年时期,许及之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举,但因政治原因未能得到重用。这段经历使他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及之以《浮槎亭》表达了他对家乡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浮槎亭周边的风景,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同时,他也借题发挥,隐喻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尽管现实残酷,但他依然坚信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