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一雁度岑寂,流空音响哀。
云沙天地阔,霜雪羽毛摧。
力小知机早,心危见影猜。
芦洲迷处所,飞遶正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只大雁穿越寂静的天空,它的声音在空气中流动,显得悲伤而孤独。
它翱翔在天地的广阔无垠之中,犹如沙子飘落在云朵之上。然而,它在严寒的季节里,身上的羽毛被风霜侵蚀得破败不堪。
这只大雁力量虽小,却知道早早地寻找生机,它的内心充满了警惕和不安,似乎总在躲避着什么。
然而,它陷入了困境,迷失了方向,在空中盘旋,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孤雁》是南宋诗人严粲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注释:
1. 岑寂:形容寂静、冷清的景象。
2. 流空:在空中飞翔。
3. 云沙:指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沙滩。
4. 霜雪:象征寒冷的天气。
5. 力小:力量薄弱。
6. 知机:懂得审时度势。
7. 心危:心情紧张。
8. 见影猜:因见到影子而疑神疑鬼。
9. 芦洲:生长芦苇的水边陆地。
10. 飞遶:绕着飞。
去完善
赏析
《孤雁》是南宋诗人严粲的一首描绘孤独大雁的诗歌。诗中通过大雁的视角,展现了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孤独的大雁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勇气。全诗通过对大雁哀鸣、飞绕徘徊等形象的描绘,形象生动地传递出作者对孤独的深切体验和感慨。同时,通过孤独大雁的形象,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雁》是南宋诗人严粲在公元1168年左右创作的诗歌。在创作这首诗时,严粲正处于科举失利后的时期,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对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感慨。然而,这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外有金朝的威胁,内有农民的起义,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此外,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这对严粲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严粲通过对孤雁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孤独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