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雕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阳光明媚花儿又绽放,江东旅人心情愉悦自在。
高阳酒徒大多已经衰老凋零,终南山色依旧巍峨壮观。
盛世时代也懂得珍惜人才,豪门府邸未必任用的都是精英。
一只小船一轮明月一根竹竿,我家位于五湖之畔归来去吧。
去完善
释义
1. 江头:江边。
2. 日暖:阳光温暖。
3. 花又开:花朵再次盛开。
4.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区。
5. 行客:指离家在外的人。
6. 心悠哉:心情悠闲自在。
7. 高阳酒徒:借用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的典故,指饮酒狂放之人。
8. 半雕落:形容多半已经衰老凋谢。
9.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是秦岭的主峰之一。
10. 色空:佛教术语,指万物皆空,即万物都是虚幻的。
11. 崔嵬:山峰高耸的样子。
12. 圣代:对当代的美称,这里指盛世。
13. 无弃物:指无所遗弃,都能得到合理的运用。
14. 侯门:诸侯之门,这里指权贵的府邸。
15. 非才:没有才能的人。
16. 一船明月:指乘船赏月。
17. 一竿竹:指钓鱼竿。
18. 五湖:古代中国五大淡水湖,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此处泛指江南水乡。
19. 归去来:回家去吧。
去完善
赏析
《曲江春感》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曲江南岸的春天景象和作者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联“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以江边日暖花开的美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然而,紧接着的“江东行客心悠哉”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与惆怅。这里的“行客”指的是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与惶恐。
颔联“高阳酒徒半雕落,终南山色空崔嵬”,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高阳酒徒”原指战国时期的燕昭王手下的谋士郭隗,这里泛指那些忠诚于国家、有才能的人。而“半雕落”意味着这些人已经离逝大半,留给后人无尽的遗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终南山巍峨壮观的山色,依然屹立在远方,衬托出历史长河的无情流逝。
颈联“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通过对当今皇帝圣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许。然而,现实却是人才被埋没、庸才占据高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使得作者深感痛心与忧虑。
尾联“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以回归自然的画面收尾,表现出作者渴望远离尘嚣、追寻心灵宁静的愿望。这里,作者借用五湖(即太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高邮湖)的意象,象征其理想中的隐居生活。整首诗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曲江春感》是唐朝诗人罗隐在会昌三年(843年)所作的一首诗。这个时期正是晚唐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繁。罗隐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遭挫折,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个特殊时期,罗隐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他曾一度陷入极度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之中,但他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曲江春感》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