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
琼海收兵玉帐闲,又移斋舰溯涪湾。
三边形势全凭蜀,四路封疆半是山。
魏将旧闻侵剑阁,汉兵今欲卷函关。
细倾瑞露论西事,想在元戎指画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琼海地区的军队已经收兵,营地显得空闲起来。紧接着,又转移到了涪湾处的新基地。在三个边界地区,全都依赖于蜀地的支持;四个辖区中,一半都是山地。原来听说的敌将入侵了剑阁,现在汉军正准备攻占函谷关。大家品尝着美酒佳肴,谈论着战局,想象着主帅运筹帷幄的样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琼海:指琼州海峡,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域。
2. 玉帐:古代军队主帅的帐篷,也代指主帅。
3. 斋舰:原指载僧人游历的船,这里借指官员乘坐的船只。
4. 涪湾:涪江的河湾地带,位于四川。
5. 三边:明朝设立的西北边疆防御体系,包括延绥、甘肃、宁夏三个地区。
6. 四路:指的是宋朝在蜀地设置的四个军事区。
7. 魏将旧闻侵剑阁:此处用魏将孟达曾率军攻击剑阁的典故。
8. 汉兵今欲卷函关:引用了刘邦攻打函谷关的故事。
9. 瑞露:吉祥如意的象征,表示祝福。
10. 元戎:军队的统帅,此处以比喻丁少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军事地理和战略规划的诗歌,作者乐雷发以生花妙笔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情景。诗歌前两句描述了主帅在琼海的战事告一段落,准备向涪湾进发的场景,体现了统帅的从容淡定。接着通过“三边”、“四路”的诗句揭示了蜀地的战略位置及其险要地势,使得诗歌具有浓烈的军事气息。同时,诗中还提到剑阁与函谷关等著名战场,意味着战争一触即发。最后一句则表现出军中氛围,统帅与部下讨论西部的军事事务,共同策划进攻计划。整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战争画卷,将战术策略与地形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时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作为南宋的皇帝,宋理宗在位期间,重用贾似道等奸臣,朝政日益腐朽。诗人乐雷发忧国忧民,深感“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民族危亡之痛,试图通过诗歌揭示现实,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乐雷发与好友丁少卿分别被任命为桂帅和镇西蜀。这是一次人生的离别,也是一次时代的使命。在离别之际,他们深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国家的重任。这种情绪在他们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诗人受到杜甫、陆游等前辈诗人的影响,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责任感。乐雷发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对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希望他们在新的职位上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尊严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