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二
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
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雪中的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水池中的月光照亮夜晚的精神。
近年来是否没有美好的乐趣,不要把家庭的风俗习惯告诉别人。
去完善
释义
1. 雪里梅花:这里指在雪中开放的梅花。
2. 春信息:春天的消息或预兆。
3. 池中月色:指池塘映出的月亮倒影。
4. 夜精神:夜晚的生机与活力。
5. 家风:家族传统,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创作风格或信仰追求。
6. 举似人:向别人展示或介绍某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月夜宁静的意境。诗人以“雪里梅花”和“池中月色”作为春天来临的象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与夜晚的美好宁静。这样的景色既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生命力的热爱。
第二句“年来可是无佳趣”,诗人自问是否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品味。他通过反思自己,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而最后一句“莫把家风举似人”,意味着我们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僧释道枢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宋代。在这个时期,禅宗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
释道枢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融入了自己的修行体验和对佛法的领悟。在他生活的时代,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禅宗佛教得到了皇室和士大夫阶层的认可与支持。这使得释道枢能够在禅林中潜心修学,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作品。
在这首诗中,释道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禅宗“见性成佛”的理念。他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只需通过观照内心,便能认识到自己的佛性。这种观念在当时禅宗佛教中颇为流行,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心灵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