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琴台

标题包含
琴台
朱弦牢落更谁闻,青草台高鹤唳云。 尚有茂陵多病后,眼前相对卓文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琴弦的旋律萦绕耳边,聆听的人又有几个?高高的青草地台子上,仙鹤在云端呼唤。这里还有一位像司马相如一样才华横溢但身体多病的文人墨客,眼前的景象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卓文君与他的相遇时刻。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朱弦:指用红色的丝线制成的琴弦,象征琴声的激昂热烈。 2. 牢落:形容琴弦紧绷的样子。 3. 青草台:指青草茂盛的高地或古台。 4. 茂陵:西汉武帝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这里代指汉武帝。 5. 卓文君:古代著名的才女,相传为汉代著名才子司马相如之妻。这里借指能欣赏琴声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琴台》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朱弦牢落”、“青草台高”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名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寓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首句“朱弦牢落更谁闻”以朱弦为喻,暗示了音乐的美好与知音难觅。朱弦,即红色琴弦,象征着高雅的音乐;牢落,意为零乱、散漫,这里指音乐的美妙旋律难以重现。此句传达出诗人对琴音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今时代知音难觅的感叹。 第二句“青草台高鹤唳云”描述了琴台周围的自然景色:高高的青草台和云间鹤鸣。青草台象征了琴台的清静、超脱;鹤唳云则体现了天地间的空灵与宁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尚有茂陵多病后,眼前相对卓文君”则引用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音乐家——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诗人借这对才子佳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音乐传承和美好情谊的期许。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琴台》是南宋著名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描绘古代音乐场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8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的历史背景下。 在创作《琴台》这首诗时,苏泂刚刚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涯,辞去了尚书省郎官的职务,退居故里杭州。在这段时间里,他逐渐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开始关注民间生活和文化传统。这种心态上的转变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描绘出古代音乐表演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外,苏泂生活的时代,正是南宋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积极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他们的作品以描绘现实生活、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苏泂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同样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