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放鱼

标题包含
放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信息: 1. 籍贯与家世:李群玉是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 2. 早年经历:李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点寻找机会大展宏图,不要漫无目的地在江湖中漂泊。要知道,诱人的诱饵之下往往隐藏着锋利的鱼钩。
去完善
释义
1. 龙:这里指的是有潜力、有可能成为领袖的人。 2. 江湖:一般指广阔的社会生活,也可指政治生活。 3. 莫漫遊:不要漫无目的地游荡。 4. 须知:明白,清楚。 5. 香饵:诱饵,诱人的好处。 6. 触口:触及到利益或好处。 7. 铦钩:锐利的钓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鱼在江湖中的生活状态与困境。诗人借鱼之口告诫人们要警惕生活中的陷阱和危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鱼》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朝中晚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唐王朝已经走过了辉煌的顶峰,进入了相对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切。李群玉也不例外,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描绘放生鱼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命运的思考。 李群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命运却并不如意。他参加科举考试多次落第,虽然得到了皇帝赏识并授予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使得他在诗歌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普遍相信“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念。放生鱼这一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善举,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李群玉通过对放生鱼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尊严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和谐共处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