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超侍者
空生众中居,似欠人偈债。
超禅归临安,亦来相恼害。
布袋连底翻,一还无复载。
闭门卷新经,后来且莫怪。
去去称何言,西湖莲子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人群中居住,似乎欠下了许多诗偈的债务。
超越了禅宗的境界回到了临安,也会带来烦恼和伤害。
布袋的底部都被翻转过来,一切都无法再承载。
关上房门读起新的经文,以后请不要责怪。
离去时说什么好呢,西湖的莲子都长得很大了。
去完善
释义
1. 送超侍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写给他的朋友超禅的。超禅是一位禅宗僧人,侍者是指陪伴在禅师身边的弟子。这里,“送超侍者”可以理解为送别超禅。
2. 临安:古代南宋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这里指的是超禅从临安归来。
3. 布袋连底翻:布袋指的是唐代著名禅僧布袋和尚(又名弥勒菩萨),他常常手持布袋,以此象征无量广大的慈悲和智慧。连底翻意为全部倒出,比喻毫无保留地传授佛法。
4. 一还无复载:还,即归还;无复载,意为再无其他。这句诗表示布袋和尚把所有的佛法都传授给了超禅,让他领悟到无上妙法。
5. 西湖莲子大: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莲子大,意味着西湖的美景诱人,希望超禅能在美丽的西湖边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释慧空的《送超侍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超禅之间的有趣互动。诗的前两句,“空生众中居,似欠人偈债”,表现了诗人在众人之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超禅之间深厚的友谊。接下来的两句,“超禅归临安,亦来相恼害”,则表达了超禅从其他地方回到临安,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烦恼。
紧接着的“布袋连底翻,一还无复载”,巧妙地运用了禅宗的典故,以布袋连底翻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与超禅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无话不谈的亲密氛围。
最后两句,“闭门卷新经,后来且莫怪”,意味着诗人准备关上门来品读新的经文,期待与超禅有新的交流和理解。整首诗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展现了诗人与朋友超禅之间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超侍者》这首诗是唐代诗僧释慧空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发展迅速,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喜爱。释慧空作为一位禅宗教派的高僧,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禅宗色彩,体现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在释慧空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他的人生际遇可谓丰富。他曾云游四方,参禅问道,结交了许多高僧大德。他还曾担任过寺院的长老,负责对弟子们的教育和指导。在这段时期,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禅宗思想,并通过诗歌这一形式加以表达和传播。
此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里,却也隐藏着诸多矛盾和问题。由于佛教的发展,导致了一些社会的弊端,如僧人过于追求名利、贪图享受等。这些现象引起了释慧空的深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弟子们走向真正的解脱之道,弘扬禅宗的正法。
总的来说,《送超侍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作者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表达了对于人生、信仰和时代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