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行
晓钟传箭金门开,翠裘玉几高崔嵬。
蕃官膜拜领天语,玉颜忍涙青娥摧。
尘昏金翠风鬟乱,琵琶难写重重怨。
回望秦关烟雾深,心魂暗逐么弦断。
大阉当国国势卑,坐致匈奴辄轻汉。
请婚荐女不自惭,画师微罪翻深按。
虽然责赂变真质,却为宫中去尤物。
正似渠成秦利厚,反间之辜宜特宥。
汉皇傥有帝王资,尽戮奸谀赏延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因化解匈奴与汉朝的战事而出塞和亲。
2. 出塞:指离开家乡远行到边疆。
3.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4. 金门:汉代宫门之一。
5. 翠裘玉几:豪华的车马和珍贵的器具。
6. 蕃官:外族官员。
7. 天语:皇帝的旨意。
8. 忍涙:强忍泪水。
9. 青娥摧:形容女子憔悴。
10. 金翠:华美的首饰。
11. 风鬟乱:头发散乱。
12.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
13. 秦关:指长安一带地区。
14. 么弦:琵琶弦之一。
15. 大阉当国:太监掌控国家权力。
16. 国势卑:国家地位低下。
17. 坐致:听任导致。
18. 秦利厚:秦国利益丰厚。
19. 反间之辜宜特宥:对敌人的背叛罪行应当特别宽容。
20. 汉皇:汉朝皇帝。
21. 倘有帝王资:假如有帝王的天资。
22. 尽戮奸谀赏延寿:杀尽奸臣,赐给忠诚的臣子长寿。
去完善
赏析
《昭君出塞行》描绘了汉代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刘才邵对历史的独特解读。在诗中,作者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揭示了统治者的无能和对臣民的不公。
首联“晓钟传箭金门开,翠裘玉几高崔嵬”描述了王昭君离汉前的场景,表现了她的无奈与悲壮。颔联“蕃官膜拜领天语,玉颜忍涙青娥摧”则描绘了匈奴的朝贡和昭君的痛苦。
颈联“尘昏金翠风鬟乱,琵琶难写重重怨”进一步表现了昭君的心绪,通过风鬟凌乱、琵琶声哀来表达她内心的怨恨。尾联“回望秦关烟雾深,心魂暗逐么弦断”则描绘了昭君回望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诗人用“大阉当国国势卑,坐致匈奴辄轻汉”来讽刺当时汉朝的软弱无能,并用“请婚荐女不自惭,画师微罪翻深按”揭露了统治者的自私与不公。诗人认为,虽然贿赂使昭君的真实面貌被掩盖,但这也使得匈奴放弃了攻占汉朝的想法,因此,对于画师的罪行,应该从轻发落。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皇帝的期望:“汉皇傥有帝王资,尽戮奸谀赏延寿。”希望皇帝能够具备帝王的气魄,严惩奸佞,选拔贤良,以振兴国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出塞行》是南宋诗人刘才邵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4年前后。此时的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国家政治昏暗,民众疾苦。
刘才邵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书香门第到官场沉浮的变迁。他深知民间疾苦,又饱受任途挫折,这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昭君出塞行》这首诗中,他以王昭君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描绘这位古代美人的离乡别井、远赴塞外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如民族矛盾、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等。他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