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午睡不知雨作
曲肱幽梦午风凉,销尽熏炉一穗香。
急雨萧萧犹未觉,浮尘熠熠更相忘。
自非静处心神定,谁识闲中气味长。
隠几岂容无一事,愿将奇字问偏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弯曲手臂,午间微风带着清凉,令人如梦如幻。熏炉的香已烧完,只留下一缕余香。外面的急雨并未让人察觉,飞扬的尘土也似乎被人遗忘。只有心境平静才能体会到这份闲暇中的悠长韵味。在休闲的时刻,总会有些许事情要做,比如研究那些奇特的文字,了解它们的构造和意义。
去完善
释义
1. 曲肱:弯曲胳膊,这里指枕着胳膊睡觉。
2. 幽梦:宁静的梦。
3. 午风:正午的微风。
4. 熏炉:薰香的香炉。
5. 一穗香:一段燃烧的香。
6. 萧萧:形容风声。
7. 急雨:骤雨。
8. 浮尘:尘土。
9. 熠熠:光芒闪耀的样子。
10. 自非:除非。
11. 静处:宁静的地方。
12. 心神定:心境安定。
13. 闲中:闲暇的时候。
14. 气味长:意指精神生活丰富而持久。
15. 隠几:依靠在桌子上或靠垫上休息。
16. 奇字:指不常见的字。
17. 偏旁:汉字中的部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午睡不知雨作》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一首表达内心宁静的诗篇。在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己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体验,以描绘出自己在宁静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同时,作者还通过暗示自己沉湎于诗词研究的精神追求,表现出其胸无尘滓的恬静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炎是南宋的一位诗人,他的这首《次韵午睡不知雨作》写于公元12世纪的中晚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代,中原已经沦陷于金人手中,而南宋朝廷则偏安江南一隅,北方的河山破碎让诗人忧心如焚。
在这个阶段,王炎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经一度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因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朝廷的不满,他在晚年选择了退隐山林。在这段时间里,他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次韵午睡不知雨作》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他以午睡时的迷蒙状态比喻对现实世界的模糊认识,通过对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王炎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