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
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月里一直郁郁寡欢,正值阴暗之日;春天这阵子身子虚弱,又逢阴雨连绵。英雄豪杰也有他们关于岁月的遗憾,更何况我这离家的人呢,情绪更加消沉。

去完善
释义
1. 流年:这里指时间如水般流逝。
2. 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
3. 伤心:心情忧伤。
4.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月亮在地球背后,看不到月光,所以称为“晦”。
5. 一春:整个春天。
6. 多病:身体多病。
7. 阴天:阴沉的天气。
8. 雄豪:英雄豪杰。
9. 流年恨:对时间流逝的遗憾。
10. 离魂:离开家乡的灵魂,比喻离家在外的人。
11. 黯然:形容悲伤、沮丧的神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流年”为主题,通过描述春天的离别、伤感和多病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三月伤心仍晦日”,描绘了春天最黯淡的日子,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期的心情低落;第二句“一春多病更阴天”,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阴霾和病痛交织的无奈;第三句“雄豪亦有流年恨”,表明即使是英勇豪杰也会感叹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况是离魂易黯然”,则表达了在离别之际,人心更易黯然神伤的情感。全诗以其深沉的人生感悟,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世态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流年》是晚唐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当时朝政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韩偓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的种种变故。他曾担任翰林学士,但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臣朱全忠,被贬为濮州司马。后来,朱全忠篡位,建立了后梁,韩偓又被迫离开了中原,流亡到了江南地区。
在流亡期间,韩偓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也感受到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无力回天。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流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水流年年逝,花岁岁相似”为主题,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通过描述战乱中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百姓的苦难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