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槐庄渡口

标题包含
槐庄渡口
云烟飘泊树微茫,一岸人家带夕阳。 欲上高原便回首,可怜风物似吾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中提到的"下文同"并非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在如烟如雾的云层中漂泊,树木若隐若现,河岸边的人家随着夕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想要登上高山之巅时回头一看,那些风景仿佛与我的家乡相似,让人感到怜惜和怀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槐庄:作者虚构的地点名。 2. 渡口:江河沿岸供船登陆的地方。 3. 云烟:指天空中的云雾。 4. 漂泊:漂浮不定,这里形容云烟的流动。 5.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6. 一岸:一个岸边。 7. 人家:住户,人家。 8. 高原: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指槐庄的高处。 9. 回首:回头看。 10. 可怜:可惜,这里有惋惜的意思。 11. 风物:风景,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槐庄渡口”为题,诗人以烟雨迷蒙、树木模糊的远景开始,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画面的一侧,是江岸边的一户人家,他们沐浴在夕阳的金光中,显得宁静而安详。诗人把这一景象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他离别故乡时的眷恋之情。接下来,当诗人想要踏上高原的时候,又不禁回头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绘眼前的美好风物来反衬自己离家在外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感情真挚,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文同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槐庄渡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正值北宋中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在那个时候,文同作为一位地方官员,经历了宦海沉浮,既有任地方官时的兢兢业业,也有因官场倾轧而被贬谪的无奈。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深刻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这为他日后成为“文人政治家”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社会政治稳定,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游历四方,体验风土人情,创作出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歌作品。而文同的《槐庄渡口》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渡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