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索得身归未保闲,乱来道在辱来顽。
留侯万户虽无分,病骨应消一片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索得身归:指经过辛苦努力才找到安身之处。
2. 未保闲:不能保证安宁无事。
3. 乱来:战乱时期。
4. 道在:道德准则依然存在。
5. 辱来顽:受到侮辱而顽强生活。
6. 留侯:张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被封为留侯。
7. 万户:指张良封地的万户百姓。
8. 无分:没有缘分得到。
9. 病骨:生病的身体。
10. 应消一片山:指病体应该能消散在山水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偶作”,实际是在抒发诗人复杂的心境和深厚的情感。首句中的“索得身归未保闲”表明诗人虽然希望得到清静的生活,但现实总是无法如愿。接着的“乱来道在辱来顽”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纷扰世事,既感到屈辱又顽强抗争的心态。然后,诗人以“留侯万户虽无分,病骨应消一片山”表示虽然自己无法像张良那样辅佐君主建立万世伟业,但只要身体健康,依然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全诗语言朴实而情感深厚,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却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作》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公元895-923年),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司空图的人生经历也相当坎坷。他曾担任过唐朝的官员,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回乡后,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成为了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然而,唐末的战乱使他不得不在山中避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段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林风光和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
与此同时,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深深地影响着司空图的思想和创作。唐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都开始对现实产生失望情绪,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司空图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