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南昌教谕良懋
浩浩江上流,累累水中石。泛泛木兰舟,悠悠远行客。江流石可转,远行未云极。把袂杯酒间,故情满胸臆。十年共青毡,黾勉崇明德。风云一得路,弃我如遗迹。游鱼在深渊,冥鸿奋高翼。相从弗及时,流光恐抛掷。荣名各有时,愿言加餐食。朋簪盍有期,岂必长相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浩渺江水流淌着,江水中堆满了大石头。漂泊的木兰船,承载着远方的旅客缓缓前行。江水可以带动石头流动,但远方的行程却没有终点。握住彼此的手,举杯敬酒之间,深厚的友谊充满了心间。十年共度的岁月,我们相互激励,弘扬美德。风云变幻,一朝有了机会,你却离我而去,如同踪迹消失。游鱼深潜在水底,鸿雁振翅飞向高处。相随相伴的时光难以重现,时光流逝让人担忧。名誉和成就各有其时,希望你身体健康,生活美满。朋友的相聚总有期限,不必长久挂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昌:位于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2. 教谕:古代官职,负责地方的教育事务。
3. 邓林:字民瞻,明朝嘉靖年间文人,擅长诗歌创作。
4. 浩浩江上流:描述江水浩渺的景象。
5. 累累水中石:指江水中露出水面的石头。
6. 泛泛木兰舟:泛舟江上的情景。
7. 悠悠远行客:表达了诗人在旅程中的心境。
8. 江流石可转:意指江水流逝,而石头依然存在。
9. 远行未云极:表示虽然远离家乡,但仍有归乡之日。
10. 把袂杯酒间:握手饮酒的场景。
11. 故情满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12. 十年共青毡:形容两人十年的友情。
13. 黾勉崇明德:勉励对方发扬美好的品德。
14. 风云一得路:意指一旦风云际会,便可飞黄腾达。
15. 游鱼在深渊:比喻诗人在困境中等待时机。
16. 冥鸿奋高翼:隐喻诗人渴望腾飞的心情。
17. 相从弗及时:表示与友人相聚的机会难得。
18. 流光恐抛掷:感叹时光流逝,担心错过彼此的成长。
19. 荣名各有时:强调荣誉和名声需要耐心等待。
20. 朋簪盍有期:表示期待与友人重逢的日子。
去完善
赏析
《赠南昌教谕良懋》是明朝诗人邓林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邓林以江水和石头的形象比喻人生的变化无常和坚定不移。他用“浩浩江上流,累累水中石”来表达世事如流水,但信念却如磐石般坚定的意境。接下来的“泛泛木兰舟,悠悠远行客”则描绘了即将远行的友人及他们乘坐的船只,表达了分别之际的深沉情感。
诗人继续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他以“江流石可转,远行未云极”来寓意友情如同江水滔滔不绝,无论前方的路有多遥远,他们的友谊都不会改变。接着,他通过“把袂杯酒间,故情满胸臆”来形容他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满怀深厚的感情和不舍之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邓林回顾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感慨。他以“十年共青毡,黾勉崇明德”表示十年来共同努力,弘扬道德理想的美好回忆。然而,世事如梦,“风云一得路,弃我如遗迹”道出了命运的无常。他借助“游鱼在深渊,冥鸿奋高翼”的象征手法,描绘出了各自事业的奋进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邓林以真诚的祝福结束全诗。他以“相从弗及时,流光恐抛掷”表达了因未能及时再次相聚而感叹时光飞逝的心情。同时,他还以“荣名各有时,愿言加餐食。朋簪盍有期,岂必长相忆”安慰友人,相信彼此的事业和名誉都会有所成就,也希望朋友能够保持联系,珍惜彼此的友谊。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语言优美,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南昌教谕良懋》是明代诗人邓林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在洪武时期,国家初定,文化教育事业受到重视,各地设立学校,选拔人才。邓林因才学出众而担任江西布政使司儒学训导,在南昌任职期间,与当地教谕良懋结交并相互切磋学问。
邓林生活在明初,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充满机遇的时期。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使得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更替频繁,战争和动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然而,明朝的建立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安定和文化繁荣。在此背景下,邓林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以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为己任。
当时,学校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士子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等知识,为国家选拔人才。邓林在江西布政使司儒学训导任上,与南昌教谕良懋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首《赠南昌教谕良懋》正是表达了邓林对良懋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敬意和勉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