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出郊劝农陈泽民见示佳作因次来韵
雨多晴少恐妨农,相劝欣逢日出东。
烟蔼已收霄汉外,江山如在画图中。
相看且喜头俱白,一醉休辞颊暂红。
万事要从勤苦得,莫言丰歉在天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繁多阳光稀少恐怕对农业不利,幸运的是现在太阳从东方升起。
烟雾弥漫已经消失在云霄之外,江山景色就像在画卷中一样美丽。
互相看看我们都已经满头白发,让我们尽情畅饮让脸颊暂时泛红。
所有事情都要靠辛勤努力才能得到,不要说是非都在天公的手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二十八日:农历每月二十八日。
2. 出郊劝农:指出城去农田视察并鼓励农民耕种。
3. 陈泽民:人名,生平不详。
4. 次来韵:指根据他人所作的诗的韵脚来作诗。
5. 雨多晴少:形容多雨少晴的天气。
6. 相劝欣逢日出东:相互劝勉,欢庆日出东方。
7. 烟蔼:烟雾弥漫的景象。
8. 霄汉外:天空远处。
9. 相看且喜头俱白:互相看看,都高兴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
10. 一醉休辞颊暂红:喝一次酒,不推辞脸上暂时的红润。
11. 万事要从勤苦得: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得到。
12. 丰歉:丰收或歉收。
13. 天公:天,大自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二十八日出郊劝农陈泽民见示佳作因次来韵》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全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种的场景和相互鼓励的情感。“雨多晴少恐妨农”描述了春雨过多的季节可能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相劝欣逢日出东”则表现了农民们相互鼓励,期待阳光出现的心情。
紧接着,诗人以“烟蔼已收霄汉外,江山如在画图中”展示出在朝阳的映照下,雨后烟雾消散的美景,使人们感觉犹如置身于画卷之中。“相看且喜头俱白,一醉休辞颊暂红”则是描述农民们虽然满头白发,但并不放弃辛苦劳作,借酒表达对彼此友情的珍视。
最后两句“万事要从勤苦得,莫言丰歉在天公”揭示了丰收与否并不是取决于天公,而是与农民的勤奋努力息息相关,表达了勉励大家勤奋耕耘、共创美好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前、勤劳奋斗的乐观精神,表现出诗人关心民生、热爱生活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十八日出郊劝农陈泽民见示佳作因次来韵》是南宋诗人吴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宋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科举制度使得士人阶层在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治理、民生福祉的关注和期望。
吴芾在当时的文人圈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志为主,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农耕的重视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外部面临着金朝的威胁,内部则存在着土地兼并等问题。吴芾身为一名官员,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故而在诗歌中强调农耕的重要性,以期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