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台道人

标题包含
送台道人
我祖来从锦江曲,尚忆郫筒醉春渌。 轻衫拂石踏花归,近傍青城结茅屋。 子孙散作淮海居,奕叶英风凛相续。 不惟丛桂竞传芳,时有高人更超俗。 或随羽化附青蛇,或避诏征称赤局。 我生本是林泉人,失脚尘中困羁束。 每逢蜀士话维桑,便欲携筇访前躅。 道人家世出巴西,万里江山见眉目。 笑施砭石起膏肓,坐察形神穷倚伏。 我席为门君荷旃,相见忘情谢荣辱。 幽香小鼎暮烟横,浊酒一杯春蚁绿。 此身多病经百罹,只合纫兰与餐菊。 休论燕颔觅封侯,莫说鸢肩腾火速。 我有风怀就问君,何时一饱颜公粥。 今日君行跨奔鹿,欲下鹅洲穿柳谷。 他年愿结白云期,与君同看金峰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我家祖上来自锦江曲折地带,还记得在郫筒美酒中醉倒春天的情景。身穿轻便衣衫走过石板小路,漫步在花间回家,靠近青城山的地方修建了茅屋。子孙们分散到淮海地区居住,代代相传的英雄气概仍然保持。不仅种植着各种桂花传承香气,还有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有的随着羽化成仙的传说得到神秘力量的庇护,有的为了避免被皇朝征召而选择自我流放。我天生就是一个适合隐居于山水之间的人,却在尘世中陷入困境无法解脱。每当遇到四川的朋友谈及往事,我就忍不住想要拿起拐杖探访前辈们的足迹。那位道人原本出身于巴西世家,从远处就可以看到他的样子。他用针灸治愈病人疾苦,观察生命形态和心灵波动。我们相互以地为门、草为盖,忘却世间尊荣与羞耻。用香味扑鼻的小炉烹煮晚餐,喝下一杯春日里的浑浊酒。我这身体经受众多磨难,只适合佩戴兰花和品尝菊花。不要谈论为了升官而赴汤蹈火,也不要再说为了平步青云而不择手段。我只是有一种心情想与你分享,哪一天能吃饱颜公粥呢?如今你要远行翻越高山,将要穿越柳谷到达鹅洲。未来有一天希望能与你共度美好时光,一起看那金色的山峰和飞雁。
去完善
释义
收到的内容是一首完整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一些简要的注释: 1. 锦江:四川省的一条河流,因其流域富饶而著称。 2. 郫筒:郫县特产的一种竹子,常用于制作酒器,此处代指美酒。 3. 青城:即四川青城山,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4. 丛桂:指的是桂花树,此处代指家世渊源。 5. 羽化: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指超脱生死轮回。 6. 青蛇:传说中山野精怪,可以变成青蛇行走。 7. 赤局:汉魏时官职名,此处指避诏征的人。 8. 林泉人:隐居高人。 9. 失脚:不慎犯错。 10. 维桑:故乡。 11. 巴西:古代地区名,大致在今天的四川省一带。 12. 倚伏:道教认为人的生死、成败等都由神明决定。 13. 荷旃:拿着竹杖的意思。 14. 风怀:心情,情感。 15. 颜公粥:颜公,即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吏部尚书。其书法风格端庄雄浑,被后人尊称为“颜体”。此处“颜公粥”寓意一种美好的事物。 16. 奔鹿:奔驰的鹿,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 17. 鹅洲、柳谷:均为古代地名,具体所指不详。 18. 金峰鹄:金峰,金色的山峰;鹄,天鹅,是一种高洁的象征。这句可能是希望两人能一同欣赏金色山峰上的天鹅,象征着两人高尚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台道人”为题,描述了诗人与道人之间的深厚交情和共游山水的愿望。诗中穿插了许多典故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视野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 开篇两句,诗人回忆了其祖先曾在四川的繁荣景象,借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随后,诗人描述了道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以及家族中的英才辈出。在这部分诗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紧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此过程中,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道人的交流,表达了他们共同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在这里,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真挚的态度,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送台道人》展现了诗人周麟之深沉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一首难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台道人》是南宋诗人周麟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也就是南宋初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断,民生疾苦,民众渴望和平与安定。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周麟之作为一个文人,他的生活也深受影响。他曾投身军中,后来因厌倦战争而辞官归隐。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战争的深深厌恶,以及对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的关切。 此外,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逐渐兴起。周麟之作为文人,对这种文化转变也有深刻的体验。他的诗歌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这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