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标题包含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疎。 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 贵寺虽同秩,闲曹只管书。 朝朝廊下食,相庇在肴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时节已经悄然接近,看到手中的扇子也开始变得疏离起来。这时突然一阵狂风袭来,把邻居家的果子都吹落下来了,而暴雨也带来了江鱼。虽然我们身份地位相同,但我的工作却比较清闲,每天只要在食堂吃饭,就能享受到美味的菜肴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下伏:即“末伏”,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2. 秋期:秋天的日期或时期。 3. 扇渐疎:指扇子逐渐被闲置。疏,疏远、不常使用。 4. 惊飙:狂风,急剧的风。 5. 邻果:邻近的果实。这里可能是指因大风吹落在地上的水果。 6. 暴雨:大而急的降雨。 7. 江鱼:江河里的鱼类。这里可能指的是落入江中的雨水汇集成的鱼群。 8. 贵寺:地位较高的寺庙,这里指田卿所在的寺庙。 9. 同秩:具有相同职位的人。 10. 闲曹:没有实际事务的部门或官员。 11. 管书:处理文书工作。 12. 廊下食:在走廊下进餐。 13. 相庇:相互照顾。 14. 肴葅:菜肴和腌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酬”为题,表示是对友人来信的回复,诗人通过描绘夏日未伏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点明了时间——临近伏天,夏日的炎热渐渐退去,人们手中的扇子也逐渐用得少了。而“扇渐疏”这一细节,暗示了人们逐渐适应和享受清凉的季节。 颔联“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则进一步描绘了未伏时节的天气变化。疾风吹落果实,暴雨带来丰富的江鱼资源,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这也是对大自然馈赠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颈联“贵寺虽同秩,闲曹只管书”则是诗人自述其身份与职责,表达了自己虽然职位尊贵(光禄田卿),但实际上职务清闲,主要负责文书处理等事务。这其中既有自谦之意,也有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尾联“朝朝廊下食,相庇在肴葅”则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收尾,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更愿意品尝美食、享受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9年,正值唐宪宗时期。姚合在这一年中,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任杭州刺史,离开京城的喧嚣,来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这一人生际遇使得他的心情变得豁达开朗,对自然风光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欣赏。 在那个时代,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然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寻求避世之谷。姚合在杭州任职期间,结识了田卿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游历山水,品鉴诗歌,抒发胸臆。 这首《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幽寻可数竹,孤坐但闻蝉”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高柳蝉嘶急,残阳鹤影兼”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全诗既有对友情的真挚怀念,也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姚合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