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书

标题包含
读书
西风吹雨来,濯此青琅玕。 黄华媚幽独,秀色如可餐。 我居适在野,门庭已荒寒。 老屋四壁立,生涯堪鼻酸。 向来颇好饮,无日无杯盘。 而今废升斗,百忧何以寛。 惟取架上书,拭几支颐观。 伟哉圣贤旨,妙处言莫殚。 如渇遇新汲,醒然开肺肝。 因不求甚解,会心亦解颜。 茫茫百年中,毁誉非一端。 要知仁与义,多出贫贱间。 相逢勉为善,世路良独难。 谁能逐狂痴,凌竞趋险艰。 何以易此乐,此乐居之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西风带来了雨滴,洗净了这青青如玉的植物。金黄的花朵,孤独而美丽,那迷人的姿态就像美食一样让人想品尝。我所居住的地方虽然偏远,但门前的庭院已经破败寒冷。这老房子四面墙壁站立着,我的生活真是让人心酸。过去我常常喜欢喝酒,每一天都有酒杯陪伴。而现在我却不再需要它们,因为有太多的忧虑让我无法释怀。我只能取出书架上的书籍,擦拭桌子,支撑着下巴阅读。圣人的箴言伟大而深刻,其精妙之处难以用言语表达。就像干渴时遇到了新打来的井水,让人感到豁然开朗。所以我并不强求理解,有时候只要心中有所领悟就够了。在这个世界上,百年的时光悠悠漫长,名誉和诽谤并非只有一面。要知道,仁义道德通常来自于贫穷卑微的人。我们应该互相鼓励多做善事,因为人生的道路真的很艰难。谁愿意去追逐那些狂妄愚蠢的事情,冒着风险去争取名利呢?有什么能够替代这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呢?这种平静和满足就是我现在所居住的安宁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指秋风,源自《西洲曲》“北风其凉,雨雪其雱”的描述。 2. 琅玕:古文中常用作玉石或竹子的名称,这里指竹子。 3. 黄华:指菊花。 4. 向:从前,过去。 5. 鼻酸:即心酸,心里难过。 6. 升斗:量器名,这里指饮酒。 7. 言莫殚:言语无法完全表达。 8. 新汲:刚刚打上来的井水。 9. 颜:脸色,容颜。 10. 毁誉:诋毁与赞誉。 11. 逐:追逐。 12. 凌竞:意指争先恐后。 13. 安:安稳,安定。
去完善
赏析
《读书》这首诗表达诗人身处困境依然追求知识、人格升华的精神风貌。首联描述自然景象,西风和雨水洗刷着青翠的竹林;颔联通过黄花和秀色的描写传达出静谧与美好的氛围;颈联则描绘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困厄——居住环境的荒凉以及生活的辛酸。接下来的两联则以作者的自身经验作为切入点,写出其从嗜好饮酒到逐渐减少酒量的过程,反映出各种忧虑使他的生活显得沉重。紧接着尾联至末联,诗人用“惟有读书高”的方式寻求精神解脱和自我提升。诗歌最后强调道德良知的重要性,勉励人们坚守善良,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自己的操守。总体来说,该诗形式严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一位有识之士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坚定自我、追求卓越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李处权之手。诗人在描述自己的读书生活,以此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意境悠远,语言质朴,充分展示了李处权的人文素养和人生哲学。 李处权生活在公元12世纪的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对南方的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这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防御政策,重视文治而忽视武功。在这种背景下,文人雅士纷纷以诗为剑,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为一个文人,李处权的生活轨迹也深深地烙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记。他曾历任州县官员,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他的晚年,他隐居于江南地区,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在李处权的这首《读书》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面对时代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他通过描述自己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自己知识积累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处权个人的精神追求,也折射出当时南宋文人的共同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