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岳君举

标题包含
挽岳君举
五十余年事,都将作梦看。 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 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 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十年来的经历,都像是一场梦。早年还在磨研铁砚,晚年却已经长眠于桐木棺材之中。蚂蚁结队在道路上穿行,时光已经接近尽头。在山前的一片石头旁,阅读的人为之感到悲伤与痛苦。
去完善
释义
1. 五十余年:指岳君举一生,“五十年”是虚指。 2. 磨铁砚:指勤奋学习。 3. 葬桐棺:指岳君举去世,用桐木制成的棺材安葬。 4. 蚁结途方戒:这里用蚂蚁比喻百姓,指百姓的生活艰难。 5. 驹驰岁已阑:比喻时光流逝。 6. 读者为悲酸:看到山前的石碑,让人产生悲伤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挽岳君举》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哀悼诗。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逝者的回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悲痛之情。 首联“五十余年事,都将作梦看”,诗人以梦境比喻人生,表达了世事如梦的哲理思想。五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恍如梦境。这一句开篇点题,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 颔联“早方磨铁砚,老遂葬桐棺”,回顾了逝者的一生。他早年勤奋读书,砥砺品行,到老却不幸离世,长眠于桐棺之中。这两句通过对比逝者生前的奋斗和死后的沉寂,突显了生命的无常和悲剧性。 颈联“蚁结途方戒,驹驰岁已阑”,比喻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蚂蚁结队前行,喻示着人们正在警惕并准备面对人生的困境;而马儿飞驰而过,意味着时光匆匆,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诗人借此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间。 尾联“山前一片石,读者为悲酸”,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山前的一块石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也勾起了人们对逝去者的无尽哀思。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逝去朋友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唤起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沉,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死亡的深刻理解。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悼念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岳君举》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份不详。此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动荡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牟巘本人正处在一个人生低谷。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虽博学多才,但一直未受到重用。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与此同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前途堪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诗人创作《挽岳君举》的背景。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较为繁荣,但与北方相比,战乱频仍,民生疾苦。诗人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通过悼念岳君举这一悲剧人物,表达了对家国沦丧的忧思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心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