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标题包含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葛立方(1092年-1164年),字方叔,号野堂,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在政治生涯中,葛立方历任国子监丞、太常博士、尚书工部员外郎、礼部侍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杭州景色如同循环往复的波浪,我拄着竹杖、穿着木屐陪伴春天走过每一个角落。那些来自乡村的老人纷纷前来争相与我共坐畅谈,却不知我是蓬莱山的第一个仙人。
去完善
释义
1. 荣杭:即荣阳,今河南荥阳地区。这里借指官宦居住地。 2. 如环浪自循:形容河水环绕着城市,波浪自动循环流动。 3. 一筇双屐:筇(qióng),竹杖;屐(jī),木鞋。这里形容作者拄杖穿鞋的轻松闲适模样。 4. 行春:踏青之意。 5. 溪翁野老:乡村老人,泛指当地普通百姓。 6. 争席:争相入座,此处表示友好相待的热情场景。 7. 不识蓬山第一人:蓬山,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比喻高官显贵,“第一人”即达官贵人。这句意思是,尽管乡民热情招待,却并不认识高官显贵们。
去完善
赏析
首句“荣杭如环浪自循”中,作者以荣河、钱塘江的江水循环流动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同时,这也暗含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接下来的“一筇双屐伴行春”则借筇杖和木屐表明自己悠哉游哉的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同领略春天美好景致。 接下来两句“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是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那些住在山间溪畔的老人,尽管与世隔绝,却执着于人世间的是非争斗。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那真正德高望重的贤者,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浮利。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暗示出他对名利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是宋代诗人葛立方在公元1170年前后创作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其时国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葛立方身居高位,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 在葛立方的人生际遇中,他曾担任太学正、尚书省检校官等职务,后因直言进谏被贬为越州通判。他始终关注民生疾苦,力图改革时政,使国家富强起来。在这首诗中,他以刘无言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国家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然而,统治者却过着奢侈的生活,政治腐败严重。葛立方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痛心,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