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月中佳

标题包含
赋月中佳
天上何年种,婆娑碧树幽。 根盘蟾窟古,花落惊峰秋。 只恐冰轮碍,时烦玉斧修。 素娥久延儜,攀折使人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陈深"的生平事迹。因为"陈深"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可能指的是很多人,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没有具体的信息,我无法提供详细的答案。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比如他是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明月是何年代种植的,它的枝叶繁茂,绿色幽深。 它的根系延伸到古老的蟾宫之中,而花落之时,使得山峰的秋天更加迷人。 恐怕月亮会阻碍冰雪的降临,时常需要玉斧来修整它。 长久以来,嫦娥都在月球上等待,每当人们想要摘取她的时候,都让人感到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天上何年种":天上的月亮是什么时候种植的? 2. "婆娑":形容树的枝叶摇曳多姿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周围有阴影的斑驳景象。 3. "蟾窟":传说月亮里有广寒宫,住着嫦娥和玉兔。"蟾窟"就是指月亮。 4. "冰轮":比喻明月。 5. "玉斧修":古代有"玉斧修月"的传说,指用玉斧砍掉遮挡月亮的星星。这里可能暗示对美好景色的担忧。 6. "素娥":代指嫦娥。 7. "延儜":即拖延,指嫦娥久久没有下凡。 8. "攀折使人愁":诗人担心月亮的缺陷会让嫦娥不能下凡,人们也就无法欣赏到美好的月色,为此而担忧。
去完善
赏析
《赋月中佳》是一首描绘月亮的优美诗篇。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立体的月宫景象。 诗的首联“天上何年种,婆娑碧树幽”,通过疑问的形式,引发人们对月亮起源的思考。同时,“婆娑碧树幽”的形象描绘出广寒宫中树木繁茂的景象,为后面的描写做好铺垫。 颔联“根盘蟾窟古,花落惊峰秋”,进一步刻画了月宫的神秘与壮观。诗人巧妙地将植物的生长与月的变迁结合起来,表现出月亮永恒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同时,“花落惊峰秋”也暗示出月宫并非死寂的世界,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颈联“只恐冰轮碍,时烦玉斧修”,借用了古代关于月蚀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盈缺变化的思考。这里,诗人以“冰轮碍”形象地描绘出月食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出对月球表面不平整的忧虑。而“时烦玉斧修”则传达了古人认为月亮表面不洁需要清理的观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观察自然现象时的人文关怀。 尾联“素娥久延儜,攀折使人愁”,则以嫦娥为题,表达对月亮的眷恋之情。诗人借助于嫦娥长久在月宫的故事,暗示出人类对于月亮探索的渴望和期待。同时,“攀折使人愁”则传递出由于无法触及到月亮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赋月中佳》是明朝诗人陈深所作。陈深(约1325年-1394年),本名陈友梅,字子实,更字渊颍,号独漉子,元末明初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主要以其深厚的历史修养、文化修养和卓越的才华为基础,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期,也就是公元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生疾苦。陈深的个人经历也颇受波折,他曾多次被荐举为科举人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入仕,生活清贫而困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深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深的关注。他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在他的笔下,月中的美好景象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