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关山月

标题包含
关山月
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 露浓栖雁起,天远戍兵还。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巨源,字子云,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712-784年)。 杨巨源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他的作品在当...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浩渺的天地来到了古老的关口,遥远的灯火照耀着秋天的山峰。万里的原野宁静无比,孤独的城市中,落叶悠然。露水浓厚,大雁纷纷飞起,天空辽阔,士兵们结束戍边返回家园。灯光再次映照着远征的官署,光线深深投射在军士们的服装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苍茫:指迷茫不清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山野的景象。 2. 故关:过去战争的边防关卡。 3. 迢递:遥远的样子。 4. 平芜:平原上的草地。 5. 孤城:孤立的城池。 6. 落叶:秋天的树叶。 7. 闲:闲暇、安静。 8. 栖雁:栖息的雁群。 9. 天远:天空高远,这里指边疆很远的地方。 10. 戍兵:边防驻军。 11. 复映:再次映照。 12. 征西府:古代对西部边境军事指挥机构的称呼。 13. 组练:训练有素的军队。这里用词组"光深组练"形容明亮的光线映照在士兵身上,显示军队的威武和雄壮。
去完善
赏析
《关山月》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画卷。诗的前两句“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以辽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开篇,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豪迈的氛围。接下来“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寂寥与宁静,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独特思考。 第五句“露浓栖雁起”和第六句“天远戍兵还”则呈现了一幅生动且富有生机的画面,从侧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坚韧。最后两句“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则在画面中加入了人文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饱满且富有内涵。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其希望家国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左右的盛唐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杨巨源以诗名世,活跃于长安文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战争的阴影也逐渐笼罩着这个盛世。此时的杨巨源虽生活无忧,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痛苦感同身受,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关山月》一诗,正是杨巨源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他以关山月为题,描绘了边疆战士在月圆之夜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的深深同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