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书事
朱颜凋尽鬓䰐鬖,世路低回老益惭。
偶影独游聊自适,谈书不辍竟何堪。
神炉默默金徒踊,螘蛭纷纷梦正酣。
误把此身撄世网,自缠徽纆信如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岁月洗礼的脸上已布满皱纹,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次次遭遇挫败使我深感羞愧。于是我开始享受独自一人的时光,试图寻找内心的宁静,不停地谈论书籍,不知这又能有什么结果。沉默的神炉里金子不断涌现,而那些蚁蛭却在梦境中醉生梦死。我错误的将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的纷扰之中,被世俗的牵绊紧紧束缚,就像一只无法挣脱蛛网的蚕蛹。
去完善
释义
1. "朱颜凋尽鬓䰑鬖":"朱颜"指红润的脸色,"凋尽"形容颜色消失,"鬓䰑鬖"指头发花白杂乱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脸上的红润已经消退,头发变得花白杂乱。
2. "世路低回老益惭":"世路"指人世间的道路,"低回"有徘徊、犹豫不决的意思,"老益惭"指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这句诗是说,面对人生的道路,自己曾徘徊不定,如今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愈发感到羞愧。
3. "偶影独游聊自适":"偶影"是指与自己的影子为伴,"独游"指独自游荡,"聊自适"表示姑且自我宽慰。这句诗意味着,只能与自己的影子为伴,独自游荡,姑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宽慰自己。
4. "谈书不辍竟何堪":"谈书"指谈论诗书,"不辍"表示不间断,"竟何堪"意指最终能怎样呢?这句诗是在说,不断地谈论诗书,但最终又能怎样呢?
5. "神炉默默金徒踊":"神炉"是古代炼丹炉的美称,"默默"形容寂静无声,"金徒踊"指炼丹的道士们跳跃着。这句诗描绘了炼丹炉旁的道士们安静地炼丹的场景。
6. "螘蛭纷纷梦正酣":"螘蛭"泛指各种昆虫,"纷纷"指众多杂乱,"梦正酣"指梦境正浓。这句诗描述了各种昆虫在梦境中活动的景象。
7. "误把此身撄世网":"此身"指自己,"撄"是触犯、纠缠的意思,"世网"比喻世俗的束缚。这句诗意味着,错误地把自身卷入到世俗的束缚中。
8. "自缠徽纆信如蚕":"自缠"指自己纠缠不清,"徽纆"是捆绑犯人的绳索,"信如蚕"形容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这句诗表示自己就像蚕一样,把自己困在了世俗的束缚之中。
去完善
赏析
《县斋书事》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通过读书、思考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慰藉。首联描述了诗人衰老的容颜和曲折的人生道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颔联中,诗人提到独自读书、谈话,借此表达自己的无奈与哀愁。颈联则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超脱。尾联则以蚕自缚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陷入世事纷扰的无奈与挣扎。整首诗在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县斋书事》是南宋诗人杨时所作的一首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年),即北宋末年。当时,杨时因为政治原因辞去了官职,退居到福建将乐县的家中,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宦官和权臣之间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杨时对这种腐败现象深感痛心。然而,他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此外,这一时期的宋代文化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词、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很多杰出的作品。杨时作为一名学者,受到了时代氛围的熏陶,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宋代文人风气的启发。在这首诗中,他以一种淡泊的心态描绘了自己在县斋中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去完善